灵王醒来后,呼唤畴,却没有人回应。他伸手一摸,发现自己枕着的竟然是土块。灵王忍不住仰天痛哭,哭得有气无力。不一会儿,又有一个人坐着小车经过,他听出了灵王的声音,下车一看,果然是灵王,于是连忙拜倒在地,问道:“大王怎么落到了这般田地?” 灵王泪流满面,问道:“你是什么人?” 那个人回答:“我叫申亥,是芋尹申无宇的儿子。我父亲曾两次得罪大王,大王都赦免了他,没有杀他。我父亲去年临终前嘱咐我说:‘我受大王两次不杀之恩,将来大王如果有难,你一定要舍命追随!’我一直牢记在心,不敢忘记。最近听说郢都已经被攻破,子干自立为王,我连夜赶到干溪,没见到大王,一路追寻到这里,没想到上天让我们在这里相遇。如今到处都是蔡公的党羽,大王不能去别的地方。我家在棘村,离这里不远,大王可以先到我家,再从长计议。” 说完,申亥跪着献上干粮,灵王勉强吃了一些,才稍微有了点力气,能够站起来。申亥扶着灵王上了车,回到棘村。
灵王平日里住的是章华台,那是何等的宏伟宫殿、深邃居室。如今看到申亥的农庄,柴门草屋,他不得不低头才能进去,心中顿时涌起一阵凄凉,泪水止不住地流。申亥跪下说:“大王请宽心。这里偏僻幽静,没有行人往来,您可以先住几天,等打听清楚国内的情况,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办。” 灵王悲伤得说不出话来。申亥又跪着献上食物,灵王只是一个劲儿地啼哭,一口都吃不下。申亥就让自己的两个亲生女儿去服侍灵王就寝,希望能让灵王心情好一些。灵王衣不解带,整夜悲伤叹息。到了五更时分,听不到他的悲声了。两个女儿打开门,报告申亥说:“大王在睡梦中上吊自杀了。” 胡曾先生曾写咏史诗感叹道:“茫茫衰草没章华,因笑灵王昔好奢。台土未干箫管绝,可怜身死野人家。”
申亥听闻灵王去世,悲痛万分,亲自为灵王殡殓,还杀了自己的两个女儿为灵王殉葬。后人评论说,申亥感念灵王的恩情,为他安葬是对的,但用两个女儿殉葬,是不是太过分了呢?有诗叹道:“章华霸业已沉沦,二女何辜伴穸窀,堪恨暴君身死后,余殃犹自及闺人。”
当时,蔡公带着斗成然、朝吴、夏啮等一众将领,到干溪去追击楚灵王。半路上遇到了郑丹和倚相,他们讲述了楚王的种种遭遇……“如今楚王的侍卫都跑光了,孤身一人,只求一死,我不忍心看到,所以就离开了。” 蔡公问:“你们现在要去哪里?” 二人回答:“想回楚国。” 蔡公说:“你们暂且留在我的军中,一起寻找楚王的下落,然后再一起回去吧。” 蔡公率领大军四处寻访,一直追到訾梁,都没有找到灵王的踪迹。有个村民知道他是蔡公,就把楚王的冠服献了上来,说:“三天前,在岸边的柳树上捡到的。” 蔡公问道:“你知道楚王是生是死吗?” 村民回答:“不知道。” 蔡公收下冠服,重重地赏赐了村民,然后离开了。蔡公还想继续追寻,朝吴进谏说:“楚王脱掉了衣冠,已经走投无路,很可能死在沟渠里了,不值得再去追究。但子干现在在位,如果他发号施令,收拢民心,就不好对付了。” 蔡公问:“那该怎么办?” 朝吴说:“楚王在外面,国人不知道他的下落。趁着人心还没有安定,派几十个小兵,装作战败的士兵,绕着郢都呼喊:‘楚王的大军就要到了!’再让斗成然回去报告子干,如此这般行事。子干和子晰都是懦弱无谋的人,一听这个消息,肯定会惊慌失措,自杀身亡。您再慢慢整顿军队回去,稳稳地坐上王位,高枕无忧,这不是很好吗?” 蔡公觉得很有道理。于是,他派观从带领一百多个小兵,装作战败的士兵,跑回郢都,绕着城边跑边喊:“蔡公兵败被杀,楚王的大军随后就到!” 国人信以为真,无不惊恐万分。
不一会儿,斗成然回来了,说的也是同样的话。国人更加相信了,都纷纷上城观望。斗成然跑去告诉子干,说:“楚王非常生气,要来讨伐您擅自即位的罪行,要像对待蔡般、齐庆封那样对待您。您得早做打算,免得受辱,我也要逃命去了。” 说完,就疯狂地跑了出去。子干赶紧把这件事告诉子晰,子晰懊悔地说:“这都是朝吴害了我们啊。” 兄弟俩抱在一起痛哭。宫外又传来消息:“楚王的军队已经进城了!” 子晰先拔出佩剑,自刎而死。子干惊慌失措,也拿起剑自杀了。宫中顿时大乱,宦官和宫女们吓得纷纷自杀,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宫中,哭喊声不绝于耳。斗成然带领众人再次入宫,清理了尸首,率领百官迎接蔡公。国人一开始不知道来的是谁,还以为是灵王;等进城后,才发现是蔡公,这才明白前后的报信,都是蔡公的计谋。
蔡公进城后,即位为王,改名为熊居,这就是楚平王。当年楚共王曾向神灵祈祷,声称对着玉璧下拜的人将成为国君,如今果然应验了。国人还不知道灵王已经死了,人心惶惶,常常在半夜误传楚王回来了,男女老少都惊慌地起身,开门向外张望。楚平王为此十分忧虑,就秘密地和观从商量。观从派人到汉水边上,找了一具死尸,给它穿上灵王的冠服,让它从上游漂流到下游,谎称已经找到了楚王的尸首,将其殡殓在訾梁,然后回去报告楚平王。楚平王派斗成然去办理安葬事宜,给灵王定谥号为 “灵王”。之后,楚平王又出榜安民,人心这才安定下来。三年后,楚平王再次派人寻找灵王的尸体,申亥把埋葬的地点告诉了他,楚平王便将灵王迁葬。这都是后话了。
再说司马督等人围攻徐国,过了很久都没有战功,他们害怕被灵王诛杀,不敢回去,就暗中与徐国勾结,双方列营对峙。后来听说灵王兵败被杀,他们才解围班师。走到豫章的时候,吴国公子光率领军队半路截击,司马督的军队被打败,他的三百辆兵车都被吴国缴获。公子光乘胜夺取了楚国州来的城邑。这都是楚灵王无道所导致的恶果。
再说楚平王安定了楚国的民众,按照公子的礼仪,安葬了子干和子晰。他论功行赏,任用贤能,任命斗成然为令尹,阳匄(字子瑕)为左尹。他想到薳掩和伯州犁冤死,就任命伯州犁的儿子郤宛为右尹,薳掩的弟弟薳射、薳越都封为大夫。朝吴、夏啮、蔡洧都被封为下大夫。因为公子鲂作战勇猛,任命他为司马。当时伍举已经去世,楚平王赞赏他生前敢于直言劝谏,将他的儿子伍奢封在连地,号称连公。伍奢的儿子伍尚也被封在棠地,担任棠地的长官,号称棠君。其他如薳启疆、郑丹等一班旧臣,官职都照旧。楚平王想封观从为官,观从说他的先人从事占卜,他自己也希望担任卜尹,楚平王答应了他的请求。群臣纷纷谢恩,只有朝吴和蔡洧没有谢恩,他们想要辞官离开。楚平王问他们原因,二人上奏说:“我们本来辅佐大王兴兵袭击楚国,是想恢复蔡国。如今大王已经登上王位,可是蔡国的宗庙祭祀还没有恢复,我们有什么脸面站在大王的朝堂上呢?从前灵王因为贪图功劳、兼并他国,导致失去人心,大王您应该反其道而行之,才能让人心悦诚服。要反其道而行之,不如恢复陈国和蔡国的宗庙祭祀。” 楚平王说:“好。” 于是派人寻访陈国和蔡国的后代,找到了陈世子偃师的儿子名叫吴,蔡世子有的儿子名叫庐。楚平王就让太史选择吉日,封吴为陈侯,这就是陈惠公;封庐为蔡侯,这就是蔡平公,让他们回国主持宗庙祭祀。朝吴、蔡洧跟随蔡平公回到蔡国,夏啮跟随陈惠公回到陈国。他们所率领的陈国和蔡国的民众,也都各自跟随自己的君主,楚平王对他们都给予了丰厚的犒赏。之前灵王掠夺来的陈国和蔡国的贵重器物、财宝,都藏在楚国的仓库里,楚平王把这些东西都归还给了两国。被迁徙到荆山的六个小国,也都让他们回到故土,秋毫无犯。各国君臣上下,欢呼雀跃,如同枯木逢春,朽骨重生。这是周景王十六年发生的事情。髯翁写诗感叹道:“枉竭民脂建二城,留将后主作人情。早知故物仍还主,何苦当时受恶名。”
楚平王的长子名叫建,字子木,是蔡国郧阳封人的女儿所生,当时年纪已经不小了,于是被立为世子,楚平王任命连尹伍奢为太师。楚国有个人叫费无极,一直侍奉楚平王,善于阿谀奉承,楚平王很宠信他,任命他为大夫。费无极请求侍奉世子,于是楚平王又让他担任少师,任命奋扬为东宫司马。楚平王即位后,四方边境安宁,他渐渐沉溺于声色之乐。吴国夺取了州来,楚平王也没有采取报复行动。费无极虽然担任世子少师,但每天都在楚平王身边,陪着他纵情享乐。世子建厌恶他的谄媚奸佞,对他很是疏远。令尹斗成然自恃有功,专横跋扈,费无极进谗言,楚平王就把斗成然杀了,任命阳匄为令尹。世子建常常说起斗成然的冤屈,费无极心中害怕,从此暗中与世子建产生了嫌隙。费无极又向楚平王推荐鄢将师,楚平王任命鄢将师为右领,鄢将师也受到了宠信。这段情节,暂且先放在一边。
话说这事情得分两头来讲。自从晋国修筑了虒祈宫之后,诸侯们察觉到晋国国君只图苟且偷安,都渐渐有了背离之心。晋昭公刚刚即位,一心想要恢复先人的霸业。他听说齐侯派遣晏婴前往楚国访问,于是也派人前往齐国,征召齐国国君前来朝见。齐景公见晋楚两国都麻烦不断,便也有意趁机图谋霸业,同时他也想借此机会观察晋昭公的为人,于是精心装扮后前往晋国,还带着勇士古冶子一同随行。
当他们正要渡过黄河的时候,齐景公的马车左边那匹骖马,这可是景公最心爱的马,景公特意让养马的人从随行的船上把马牵过来,拴在船头,还亲自监督养马人给马喂食。突然,大雨倾盆而下,黄河波涛汹涌,船身摇晃,似乎随时都会倾覆。这时,一只巨大的鼋从水面探出头来,张开血盆大口,猛地冲向船头,一口咬住左边的骖马,迅速潜入了深渊。齐景公吓得大惊失色。古冶子就在一旁,他赶忙说道:“国君不要害怕,我去为您把马找回来!” 说完,他便脱掉衣服,赤身裸体,手持宝剑,纵身跳入水中,踏浪而去。只见他在水中时而下沉,时而浮起,顺着水流游出了九里之远,渐渐没了踪影。齐景公叹息道:“古冶子恐怕是死了!” 过了一会儿,风浪渐渐平息,只见水面上泛起了红色的血水。古冶子左手拉着骖马的尾巴,右手提着一颗鲜血淋漓的鼋头,从水中冒了出来。齐景公大为震惊,赞叹道:“真是神勇啊!先君白白设立了勇爵,哪里有像这样的勇士呢!” 于是重重地赏赐了古冶子。
齐景公一行到达绛州后,前去拜见晋昭公。晋昭公设宴款待他们。晋国这边由荀吴担任赞礼官,齐国则是晏婴负责赞礼。酒喝到畅快之时,晋昭公提议:“筵席上没有什么可以助兴的,不如我与君侯来玩投壶游戏,输的喝酒。” 齐景公欣然应允:“好啊。” 左右侍从摆好投壶,递上箭矢。齐侯拱手谦让,让晋侯先投。晋侯拿起箭矢,荀吴上前致辞道:“这里有美酒如淮河之水滔滔不绝,有肉食如小山堆积。我们国君如果投中,将成为诸侯的领袖。” 晋侯投出箭矢,果然命中壶中,然后把剩下的箭矢扔在地上。晋国的大臣们纷纷伏地高呼:“千岁!” 齐侯心中很不高兴,他拿起箭矢,也模仿着荀吴的话说道:“这里有美酒如渑水滚滚,有肉食如丘陵连绵。我如果投中,将取代贵国国君成为霸主。” 说着,用力投出箭矢,恰好也命中壶中,与晋侯的箭矢并列在一起。齐侯大笑起来,也扔掉了剩下的箭矢。晏婴见状,也伏地高呼:“千岁!” 晋侯顿时脸色大变。荀吴对齐景公说道:“君侯您这话可失言了!今日承蒙您屈尊来到我国,正是因为我国国君世代主持中原诸侯的会盟。您说‘取代’,这是什么话!” 晏婴连忙代为回答:“会盟没有固定的盟主,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担当。从前齐国失去霸业,晋国才取而代之。如果晋国德行高尚,谁敢不服?要是没有德行,吴国、楚国也会相继兴起,又岂止是我们齐国!” 羊舌肹也说道:“晋国已经是诸侯的领袖了,哪里用得着靠投壶来说事?这是荀伯您失言了!” 荀吴自知说错了话,默默不语。齐国大臣古冶子站在台阶下,大声说道:“天色已晚,国君也劳累了,可以离席了!” 齐侯便谦逊地向晋侯告辞,离开了宴席。第二天,齐景公就启程回国了。
羊舌肹对齐景公的态度感到忧虑,他对晋侯说:“诸侯们已经有了背离之心,如果不用武力威慑他们,晋国必定会失去霸业。” 晋侯觉得有道理,于是大规模检阅兵力,统计下来,晋国共有四千辆兵车,三十万甲士。羊舌肹说:“虽然德行稍有欠缺,但兵力强大可以弥补。” 于是,晋国先派使者前往周朝,请求周天子的大臣前来参加会盟,以此增加会盟的分量。接着,晋国又遍请诸侯,约定在秋季七月齐聚平邱相会。诸侯们听说有周天子的大臣参加,没有敢不来的。
到了约定的日期,晋昭公留下韩起守卫国家,自己率领荀吴、魏舒、羊舌肹、羊舌鲋、籍谈、梁丙、张骼、智跞等人,出动了全部四千辆兵车,浩浩荡荡地向濮阳城进发。晋军扎下了三十多个营寨,整个卫国境内都是晋军的身影。周朝卿士刘献公挚率先抵达。齐国、宋国、鲁国、卫国、郑国、曹国、莒国、邾国、滕国、薛国、郳国、小邾国这十二路诸侯也都陆续到齐。他们看到晋军阵容强大,人人心中都充满了畏惧。
会盟开始后,羊舌肹捧着盘盂走上前,说道:“先臣赵武,当年误从弭兵之约,与楚国通好。楚灵王没有信用,最终自取灭亡。如今我们国君想要效仿当年践土会盟的旧事,蒙天子赐福,来镇抚中原各国,请各位诸侯一同歃血为盟,以示诚信!” 诸侯们都低头说道:“我们怎敢不听从命令!” 只有齐景公没有回应。羊舌肹问道:“齐侯难道不愿意参加盟会吗?” 齐景公说:“诸侯们如果不服从,才需要通过盟会来约束;如果大家都听从命令,又何必盟会呢?” 羊舌肹说:“当年践土会盟,是哪个国家不服从呢?您如果不服从,我们国君有四千辆兵车,愿意在城下与您一决高下。” 话还没说完,坛上鼓声响起,晋军各营都竖起了大旗。齐景公担心遭到袭击,连忙改变言辞,道歉说:“大国既然认为盟会不可废除,我怎么敢置身事外呢?” 于是,晋侯率先歃血,齐、宋等国依次进行。刘挚作为周天子的大臣,不参与盟会,只是负责监督整个过程。
邾国和莒国因为鲁国多次侵犯他们,便向晋侯诉苦。晋侯在会盟上斥责鲁昭公,还抓住鲁国的上卿季孙意如,把他关在营帐之中。子服惠伯私下对荀吴说:“鲁国的土地是邾国和莒国的十倍,如果晋国抛弃鲁国,鲁国将会转而侍奉齐国和楚国,这对晋国有什么好处呢?况且楚国灭掉陈国和蔡国的时候,晋国没有救援,现在又要抛弃鲁国这个兄弟之国吗?” 荀吴觉得他说得有理,便将这话告诉了韩起。韩起又向晋侯进言,晋侯这才放走了季孙意如,让他回国。从此,诸侯们更加认为晋国行事不公,晋国也再也无法主持诸侯会盟了。史臣写诗感叹道:“侈心效楚筑虒祁,列国离心复示威;壶矢有灵侯统散,山河如故事全非!” 欲知后事如何,且看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