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六十二回 诸侯同心围齐国 晋臣合计逐栾盈(1/2)

尹公佗并不相信庾公差的话,毅然转身再次去追击卫侯。他快马加鞭,疾驰了二十多里路,终于赶上了卫侯一行人。公孙丁见尹公佗追来,便上前询问他的来意。尹公佗冷冷地说:“我的老师庾公,与你有师弟的情分。但我只是庾公的弟子,并未直接受教于你,对你来说,我就如同路人一般。我怎能因为对路人的私情,而废弃对君主的公义呢?” 公孙丁闻言,耐心劝说道:“你曾向庾公学艺,可曾想过庾公的箭术又是从何而来?做人怎能忘本!你还是快快回去吧,免得伤了和气。” 然而,尹公佗根本不听,他猛地拉开弓,对准公孙丁就射出一箭。

公孙丁见状,不慌不忙,他将手中的缰绳交给卫献公,等尹公佗的箭射来,他伸手轻轻一抓,便稳稳地接住了。紧接着,公孙丁把接来的箭搭在自己的弓弦上,朝着尹公佗回射过去。尹公佗躲避不及,只听 “扑” 的一声,箭直直地贯穿了他的左臂。尹公佗疼得脸色惨白,无奈之下,只好丢弃手中的弓,转身逃跑。公孙丁哪肯罢休,紧接着又射出一箭,这一箭结果了尹公佗的性命。尹公佗带来的随行军士们,看到主将已死,吓得纷纷弃车逃窜。

卫献公心有余悸地说道:“若不是你的神箭,我这条命可就没了。” 公孙丁重新接过缰绳,驾车继续狂奔。又跑了十多里路,突然听到后面传来隆隆的车声,似乎有大队人马飞速赶来。卫献公惊慌失措地说:“要是再有追兵,我们可怎么逃脱啊?” 就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,后面的车越来越近,卫献公定睛一看,原来是自己同母的弟弟公子鱄,他冒死赶来追随。卫献公这才稍稍放下心来,于是一行人一起朝着齐国奔去。齐灵公把他们安置在莱城。宋儒曾写诗感慨卫献公不敬重大臣,最终落得逃亡的下场,诗中写道:“尊如天地赫如神,何事人臣敢逐君?自是君纲先缺陷,上梁不正下梁蹲。”

孙林父赶走卫献公后,便与宁殖合谋,迎接公子剽为国君,这就是卫殇公。他们派人前往晋国,通报卫国的变故。晋悼公询问中行偃:“卫国人赶走一位国君,又拥立一位国君,这不合乎正道。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呢?” 中行偃回答说:“卫衎无道,诸侯们都有所耳闻。如今臣民自愿拥立公子剽,我们可以不必过问。” 晋悼公听从了他的建议。

齐灵公得知晋侯不追究孙林父和宁殖驱逐国君的罪责,不禁感叹道:“晋侯已经没有争霸的志向了!我若不趁此时图谋霸业,还等什么时候呢?” 于是,齐灵公亲自率领军队攻打鲁国的北部边境,包围了郕城,大肆掠夺一番后才撤兵。这一年,是周灵王十四年。

原来,齐灵公最初娶了鲁国女子颜姬为夫人,但颜姬没有生育。颜姬的陪嫁妾鬷姬,生下一个儿子,名叫光,齐灵公便先立光为太子。后来,齐灵公又有一个宠妾戎子,戎子也没有生育,她的妹妹仲子生下儿子牙,戎子便把牙抱过来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。其他姬妾还生了公子杵臼,但不受宠爱。戎子仗着齐灵公的宠爱,想要立牙为太子,齐灵公答应了她。仲子劝谏说:“光被立为太子已经很久了,而且多次参与诸侯会盟,如今无缘无故地废掉他,国人肯定不服,以后一定会后悔的!” 齐灵公却固执地说:“废立太子是我的事,谁敢不服?” 于是,他派太子光率兵去镇守即墨。光离开后,齐灵公就传旨废掉光,改立牙为太子,还让上卿高厚担任太傅,寺人夙沙卫强壮且有智谋,便让他担任少傅。

鲁襄公听说齐太子光被废,便派使者前往齐国,询问原因。齐灵公无言以对,反而担心鲁国将来会帮助光争夺君位,所以与鲁国结仇,率先对鲁国用兵,想用武力威胁鲁国,然后再杀掉光。这实在是齐灵公无道到了极点!鲁国派人向晋国告急,可此时晋悼公身患重病,无法出兵救援鲁国。

这年冬天,晋悼公去世,群臣拥立世子彪即位,他就是晋平公。鲁国又派叔孙豹前去吊唁并祝贺新君即位,同时告知齐国带来的祸患。荀偃说:“等到来年春天,我们会会合诸侯。如果齐国不来赴会,再讨伐它也不迟。” 周灵王十五年,也就是晋平公元年,晋国在溴梁大规模会合诸侯。齐灵公没有亲自前来,而是派大夫高厚代为参加。荀偃十分生气,想要抓住高厚,高厚吓得赶紧逃回齐国。随后,齐国再次出兵攻打鲁国的北部边境,包围了防地,杀死了守臣臧坚。叔孙豹再次前往晋国求救。晋平公于是命令大将中行偃会合诸侯的军队,大规模讨伐齐国。

中行偃刚刚点齐兵马回来,当晚就做了一个奇怪的梦。他梦见一个身穿黄衣的使者,拿着一卷文书,前来传唤他去对质。中行偃不由自主地跟着使者前行,来到一座宏伟的宫殿前。只见殿上有一位头戴冕旒的王者,正威严地端坐着。使者命令中行偃跪在宫殿的台阶之下。中行偃偷偷一看,发现一同跪着的,竟然是晋厉公、栾书、程滑、胥童、长鱼矫、三郤等一班人。中行偃心中暗自吃惊。他听到胥童等人和三郤激烈地争辩了很久,但听不太清楚他们在说什么。不一会儿,狱卒把其他人都带走了,只留下晋厉公、栾书、中行偃和程滑四人。

晋厉公哭诉自己被弑杀的经过。栾书辩解说:“动手的是程滑。” 程滑则急忙分辩道:“主谋都是栾书和中行偃,我不过是奉命行事,怎么能把罪责都归到我一个人身上呢?” 殿上的王者降旨道:“当时栾书执政,应为首恶,五年之内,他的子孙将会灭绝。” 晋厉公愤怒地说:“这件事中行偃也出力相助,他怎么能无罪?” 说着,就起身抽出戈,朝着中行偃的头砍去。中行偃在梦中感觉自己的头掉到了面前,他急忙用手捧着自己的头,跪着戴上,然后走出殿门。在门口,他遇到了梗阳的巫者灵皋,灵皋惊讶地说:“你的头怎么歪了?” 说着,便帮他扶正。中行偃突然感到一阵剧痛,一下子从梦中惊醒,他对这个梦深感诧异。

第二天上朝时,中行偃果然在路上遇到了灵皋,他便让灵皋上车,把昨晚做的梦详细地讲述了一遍。灵皋听后,叹息道:“冤家已经找上门了,你恐怕性命不保啊。” 中行偃问道:“现在我要去东方作战,还来得及吗?” 灵皋回答说:“东方的恶气太重,去讨伐一定会取胜,但主帅你即便取胜,也难逃一死。” 中行偃坚定地说:“只要能战胜齐国,即便死了也值得!” 于是,他率领军队渡过黄河,在鲁济之地与诸侯会合。晋、宋、鲁、卫、郑、曹、莒、邾、滕、薛、郳、小邾等十二路大军,一同朝着齐国进发。

齐灵公派上卿高厚辅佐太子牙守卫国都,自己则亲自率领崔杼、庆封、析归父、殖绰、郭最、寺人夙沙卫等人,带领大军,驻扎在平阴城。平阴城南有一道防线,防线上有门。齐灵公让析归父在防门之外,深挖壕沟,壕沟横向宽度达一里,还挑选精兵把守,以此来阻挡敌军。寺人夙沙卫进谏说:“十二国军队人心不齐,我们应该趁着他们刚到,出奇兵攻击。只要打败他们其中一支军队,其他军队就会士气低落。如果不想出战,那就不如选择险要之地坚守,这区区防门的壕沟,可不足以依靠。” 齐灵公却不以为然地说:“有这么深的壕沟,他们的军队怎么能飞过来呢?”

中行偃听说齐军挖壕沟坚守,笑着说:“齐国害怕我们了!他们肯定不敢出战,我们要用计策攻破他们。” 于是,他传令让鲁国和卫国的军队,从须句取道;让邾国和莒国的军队,从城阳取道,都从琅玡进入齐国。晋国的大军则从平阴进攻,约定在临淄城下会合。四国军队领命而去。中行偃又让司马张君臣,在山泽险要之处,都虚张旗帜,布满山谷。他们还扎了许多草人,给草人穿上衣甲,放在空车上,把断木绑在车辕上,车子行进时,木头像人在挥动,扬起的尘土遮蔽了天空。大力士们拉着大旗,牵引着车子,在山谷间往来穿梭,以此作为疑兵。

荀偃和士匄率领宋国和郑国的军队在中间,赵武和韩起率领上军,与滕国和薛国的军队在右边,魏绛和栾盈率领下军,与曹国、郳国、小邾国的军队在左边,兵分三路。他们命令车中都装载着木石,步兵每人携带一袋子土。到达防门后,三路军队的炮声相互呼应,各军把车中的木石抛入壕沟,再加上数万袋土,转眼间就把壕沟填平了。随后,他们手持大刀阔斧,奋勇杀了进去。齐军抵挡不住,大半被杀伤。析归父差点被晋军俘虏,仅仅保住了性命。他逃入平阴城中,向齐灵公报告说:“晋军分三路填平壕沟杀了进来,势力强大,难以抵挡。” 齐灵公这才露出惧色,于是登上巫山,眺望敌军。他看到处处山泽险要之地,都有旗帜飘扬,车马奔驰,不禁大惊失色,说道:“诸侯的军队怎么这么多啊!我们暂且避开他们。” 他问诸将:“谁愿意担任后殿,掩护大军撤退?” 夙沙卫挺身而出,说道:“小臣愿意率领一军断后,全力保护主公安全。” 齐灵公十分高兴。

忽然,有两位将领一起出列上奏说:“堂堂齐国,难道就没有一个有勇力的人吗?竟然让一个寺人来殿后,这不是要被诸侯笑话吗?我们二人愿意让夙沙卫先行。” 这两位将领,正是殖绰和郭最,他们都有万夫不当之勇。齐灵公说:“有将军殿后,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。” 夙沙卫见齐侯没有采用自己的建议,羞愧得满脸通红,只好退下,无奈地跟随着齐侯先行撤退。

大约走了二十多里路,他们来到石门山。这里地势险要,两边都是巨大的石头,只有中间一条狭窄的路径。夙沙卫怀恨殖绰和郭最二人,想要破坏他们的功劳。等齐军全部通过后,他把随行的三十多匹马杀掉,用马的尸体堵塞道路,又把几辆大车连接起来,像城墙一样横截在山口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宝书网 . www.baoshu.org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宝书网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