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六十一回 晋悼公驾楚会萧鱼 孙林父因歌逐献公(1/2)

晋军及诸侯的军队,围攻逼阳城长达二十四天,却始终未能攻克。突然天降大雨,平地积水深达三尺。荀偃和士匄两位将领,担心军心发生动摇,一同前往中军,向荀罃禀报道:“原本以为逼阳城小,容易攻克。可如今围攻许久,却迟迟未能拿下。又赶上天降大雨,而且正值夏令,雨水即将泛滥。泡水在西边,薛水在东边,漷水在东北,这三条河都与泗水相通。万一持续降雨不停,三水泛滥,恐怕班师回朝都会变得困难。不如暂且退兵,等待日后再作打算。” 荀罃听后,勃然大怒,拿起自己倚靠的几案,朝着两位将领扔了过去,骂道:“老夫不是早就说过,‘逼阳城虽小,但城墙坚固,不易攻克’。你们这两个小子,自己信誓旦旦地说可以灭掉逼阳,在晋侯面前全力担保,还拉着老夫到了这里!围攻这么久,却看不到丝毫成效,仅仅因为一场雨,就想班师回朝。想来就来,想走就走,哪有这么容易!现在限你们在七天之内,必须攻下逼阳。如果还没有战功,就按照军令状斩首!赶紧去,别再来见我!” 两位将领吓得脸色如土,连连称是,退了出去。

荀偃和士匄对本部的军将们说:“元帅立下了严苛的期限,七天内如果不能攻破城池,必定会取我们的首级。现在我也给你们立下期限,六天内若不能破城,先斩了你们,然后我再自杀,以申明军法。” 众将们听后,面面相觑。荀偃接着说道:“军中无戏言!我们二人将亲自冒着敌人的箭石,日夜攻城,只许前进,不许后退。” 于是,他们与鲁国、曹国、邾国三国的军队约定,一起全力攻城。此时,水势稍有减退,荀偃乘坐着了望车,身先士卒,城上的箭石如雨点般落下,他却全然不顾。从庚寅日开始攻城,到甲午日时,城中的箭石都已用尽。荀偃攀附着城垛率先登上城墙,士匄紧随其后,各国的军将们也趁机像蚂蚁一样纷纷攀爬而上。妘斑在巷战中战死。荀罃率军入城,逼阳君率领群臣在马前迎接投降。荀罃将逼阳君的族人全部收押,安置在中军。算起来,从攻城到破城,仅仅用了五天时间。若不是荀罃发怒施压,这次行动恐怕难以成功。髯翁为此写诗道:“仗钺登坛无地天,偏裨何事敢侵权?一人投杌三军惧,不怕隆城铁石坚。”

当时,晋悼公担心逼阳难以攻克,又挑选了两千精兵,前来助战。军队行至楚邱时,得知荀罃已经大功告成,于是派遣使者前往宋国,将逼阳之地封给宋国的向戍。向戍与宋平公亲自前往楚邱,拜见晋侯。向戍推辞,不肯接受封赏,晋悼公便将土地归还给宋公。宋、卫两国的国君,各自设宴款待晋侯。荀罃讲述了鲁国三位将领的英勇事迹,晋悼公分别赏赐给他们车马和服饰,然后班师回朝。晋悼公因为逼阳子帮助楚国,将其废为庶人,又挑选逼阳子族人中贤能的人,主持妘姓的祭祀,让他们居住在霍城。这年秋天,荀会去世,晋悼公因为魏绛执法严明,任命他为新军副将,让张老担任司马。

这年冬天,第二军出兵讨伐郑国,军队驻扎在牛首,并增加了虎牢的戍守兵力。恰好此时郑国人尉止发动叛乱,在西宫的朝堂上杀死了公子騑、公子发、公孙辄。公子騑的儿子公孙夏,字子西;公子发的儿子公孙侨,字子产,各自率领家中的甲士攻打叛贼,叛贼败逃到北宫。公孙虿也率领众人前来相助,最终将尉止的党羽全部诛杀,拥立公子嘉为上卿。栾黶请求道:“郑国刚刚发生内乱,肯定无法作战,此时迅速进攻,一定能够攻克。” 荀罃却说:“趁着他国动乱进攻,不合道义。” 于是命令放缓进攻的节奏。公子嘉派人前来求和,荀罃答应了。等到楚国公子贞前来救援郑国时,晋军已经全部撤退。郑国又与楚国结盟。传言称:“晋悼公三次兴兵,使楚国归服。” 这便是 “三驾” 中的第一次。此事发生在周灵王九年。

第二年夏天,晋悼公因为郑国尚未归服,又派遣第三军讨伐郑国。宋国向戍的军队,率先抵达东门,卫国上卿孙林父率领军队与郳国人驻扎在郑国的北部边境,晋国新军元帅赵武等人,在西郊之外扎营,荀罃率领大军从北林向西进发,在郑国的南门炫耀兵力,并与各路军马约定,同一天围攻郑国。郑国的君臣十分恐惧,再次派遣使者求和。荀罃又一次答应了,随后将军队撤到宋国境内。郑简公亲自前往毫城的北面,大肆犒劳各国军队,并与荀罃等人歃血为盟,晋、宋等国的军队这才散去。这便是 “三驾” 中的第二次。

楚共王得知后,勃然大怒,派公子贞前往秦国借兵,相约共同讨伐郑国。当时,秦景公的妹妹嫁给了楚王,两国有着姻亲之好。于是秦国派大将嬴詹率领三百辆兵车前来助战。楚共王亲自率领大军,朝着荥阳进发,宣称:“此番若不灭掉郑国,誓不班师回朝!”

郑简公从毫城北与晋国结盟归来后,预料到楚军很快就会到来,于是紧急召集众臣商议对策。各位大夫都说:“如今晋国势力强盛,楚国比不上。但晋军来得很慢,走得却很快,两国从未真正分出胜负,所以才争斗不止。如果晋国肯为我们全力以赴,楚国的力量就难以抗衡,必然会避开,这样我们就可以专心侍奉晋国了。” 公孙舍之献策说:“想要让晋国为我们全力以赴,最好的办法就是激怒他们。要激怒晋国,没有比攻打宋国更好的办法了。宋国与晋国关系最为亲密,我们早上攻打宋国,晋国晚上就会攻打我们。晋国能够迅速赶来,楚国肯定做不到,这样我们就有理由向楚国交代了。” 各位大夫都称赞道:“这个计策非常好!”

正在商议之时,间谍探听到楚国向秦国借兵的消息并前来报告。公孙舍之高兴地说:“这是上天让我们侍奉晋国啊!” 众人不明白他的意思。舍之解释说:“秦国和楚国联合讨伐,郑国必定会陷入困境。趁着他们还没有入境,我们应该前去迎接,引导他们一同攻打宋国。这样一来,既能免除楚国的祸患,又能激怒晋国前来,岂不是一举两得?” 郑简公听从了他的计谋,立即命令公孙舍之乘坐单车,星夜向南疾驰。渡过颍水后,还没走出三十里,就正好遇到楚军。公孙舍之下车,在马前跪拜。

楚共王脸色严厉地问道:“郑国反复无常,不讲信用,寡人正要前来问罪,你前来有何意图?” 舍之奏道:“我们国君心怀大王的恩德,畏惧大王的威严,一心希望终身在大王的庇护之下,怎敢背离?无奈晋人残暴,与宋国合兵,不断侵扰我国。我们国君担心国家社稷颠覆,无法侍奉大王,只好暂且与晋国讲和,以退晋军。晋军一退,郑国仍然是大王的属国。我们国君担心大王不了解郑国的诚意,特地派我前来迎接,表明我们的心意。大王如果能够向宋国问罪,我们国君愿意执鞭为大王充当先锋,略尽犬马之劳,以表明我们绝不背叛的决心。” 楚共王听后,转怒为喜,说:“你们国君若能跟随寡人攻打宋国,寡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?” 舍之又奏道:“我出发的时候,我们国君已经竭尽全力,准备好军队,在东部边境等待大王,不敢落后。” 楚共王说:“话虽如此,但秦国庶长约定在荥阳城下会合,必须与他们一同行动才行。” 舍之再次奏道:“雍州路途遥远,秦军必须经过晋国、周朝,才能到达郑国。大王派一名使者,还来得及阻止他们。以大王的威严,楚国军队的强劲,何必借助西方戎人的力量呢?” 楚共王听了他的话,十分高兴,果然派人去辞谢秦国军队,然后与公孙舍之向东进发。到达有莘之野时,郑简公率领军队前来会合,于是一同攻打宋国,大肆掠夺一番后返回。

宋平公派向戍前往晋国,诉说楚国和郑国联合出兵的事情。晋悼公果然大怒,当天就想要兴兵讨伐。(这次又轮到第一军出征了。)荀罃进谏说:“楚国向秦国借兵,正是因为连年征战,疲惫不堪。我们一年两次讨伐郑国,楚国还能再来救援吗?这次一定能够收服郑国。应当向郑国展示我们的强盛,坚定他们归服的决心。” 晋悼公说:“好。” 于是大规模会合宋国、鲁国、卫国、齐国、曹国、莒国、邾国、滕国、薛国、郳国、小邾国等各国军队,一同前往郑国,在郑国的东门展示兵力,一路上俘获众多。(这就是 “三驾” 中的第三次。)

郑简公对公孙舍之说:“你想要激怒晋国,让他们迅速前来,现在他们果然来了,我们该怎么办?” 舍之回答说:“我请求一方面向晋国求和,另一方面派人向楚国求救。如果楚国军队能够迅速赶来,必定会与晋军交战,我们就选择胜利的一方跟随。如果楚国不能前来,我们就接受晋国的盟约,并用丰厚的财物结交晋国,晋国一定会庇护我们,又何必担心楚国呢?” 郑简公认为他说得有道理。于是派大夫伯骈前往晋国求和;派公孙良霄、太宰石?前往楚国报告说:“晋军又来到郑国了,跟随的有十一个国家,兵力十分强盛,郑国危在旦夕。大王如果能够出兵威慑晋国,这是我们国君的心愿。否则,我们国君担心国家社稷不保,不得不归附晋国,希望大王怜悯、饶恕我们!”

楚共王听后,勃然大怒,召来公子贞询问对策。公子贞说:“我们的军队刚刚返回,还没有喘息过来,怎么能再次出征呢?暂且把郑国让给晋国,以后再夺取,何必担心没有机会!” 楚共王余怒未消,于是将公孙良霄、石?囚禁在军府,不让他们回国。髯仙为此写诗道:“楚晋争锋结世仇,晋兵迭至楚兵休;行人何罪遭拘执?始信分军是善谋。”

当时,晋军驻扎在萧鱼,伯骈来到晋军营地。晋悼公召见他,严厉地问道:“你们用求和来哄骗我,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。这次莫非又是缓兵之计?” 伯骈叩头说:“我们国君已经另外派使者先去与楚国绝交,怎么敢有二心呢?” 晋悼公说:“寡人以诚信对待你们,如果你们再反复无常,将会触犯诸侯的公愤,可不仅仅是得罪寡人!你先回去,与你们国君仔细商议,再回来回话。” 伯骈又奏道:“我们国君虔诚地派我前来,实在是想要把国家托付给君侯,君侯不要怀疑。” 晋悼公说:“你们的心意既然已决,结盟就可以了。” 于是命令新军元帅赵武,与伯骈一同进入郑国都城,与郑简公歃血订盟。郑简公也派公孙舍之跟随赵武出城,与晋悼公约定结盟的具体事宜。

这年冬天十二月,郑简公亲自来到晋军营地,与诸侯一同聚会,并请求参与歃血仪式。晋悼公说:“之前已经结盟了,你们如果有诚意,鬼神会见证,何必再次歃血呢?” 于是传令:“将一路上俘获的郑国人,全部解开捆绑,放回本国。严禁各军侵犯郑国丝毫,如有违反,按照军法处置!虎牢的戍守士兵,全部撤离,让郑国人自行守卫。” 诸侯们都劝谏说:“郑国不可信赖。倘若他们再次反复,重新设置戍守就困难了。” 晋悼公说:“让各国将士长期劳累,实在没有尽头。现在应当与郑国重新开始,将其视为心腹,寡人不辜负郑国,郑国难道会辜负寡人吗?” 于是对郑简公说:“寡人知道你们饱受战争之苦,想要与你们一同休养生息。今后是跟随晋国还是楚国,由你们自己决定,寡人不强迫。” 郑简公感激得流下眼泪,说:“霸主以至诚待人,即使是禽兽也能被感化,何况我还是人类,怎敢忘记您的庇护?如果再有二心,鬼神必定会惩罚我!” 郑简公告辞离去。

第二天,郑简公派公孙舍之献上礼物表示感谢:乐师三人,女乐十六人,歌钟三十二枚,配套的鏄磬,做针线活的女工三十人,軘车、广车共十五辆,其他兵车一百辆,武器装备齐全。晋悼公收下了这些礼物。他将女乐八人、歌钟十二枚赏赐给魏绛,说:“你教导寡人联合各戎狄部落,以匡正中原各国。诸侯们亲近归附,就像音乐一样和谐,我愿意与你一同享受这份快乐。” 又将三分之一的兵车赏赐给荀罃,说:“你教导寡人分军使楚国疲惫,如今郑国归服,都是你的功劳。” 魏绛和荀罃两位将领都叩头推辞说:“这都是仰仗国君的英明,以及诸侯们的辛劳,我们有什么功劳呢?” 晋悼公说:“没有你们二位,寡人无法做到这些,你们不要坚决推辞。” 于是二人都拜谢接受。

于是,十二国的车马在同一天班师回朝。晋悼公又派遣使者前往各国访问,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出兵的辛劳,诸侯们都很高兴。从此,郑国专心归附晋国,不敢再有二心。史臣为此写诗道:“郑人反覆似猱狙,晋伯偏将诈力锄。二十四年归宇下,方知忠信胜兵戈。”

当时,秦景公为了救援郑国而讨伐晋国,在栎地击败晋军,听说郑国已经投降晋国,便撤兵回国。

第二年是周灵王十一年,吴王寿梦病重,将他的四个儿子诸樊、余祭、夷昧、季札叫到床前,说:“你们兄弟四人中,只有季札最为贤能,如果立他为君,必定能使吴国昌盛壮大。我一直想立他为世子,无奈季札坚决推辞不肯接受。我死后,诸樊传给余祭,余祭传给夷昧,夷昧传给季札,只传弟弟,不传儿子。一定要让季札成为国君,这样国家才有福分。违背我命令的,就是不孝,上天也不会保佑!” 说完便去世了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宝书网 . www.baoshu.org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宝书网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