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五十九回 宠胥童晋国大乱 诛岸贾赵氏复兴(2/2)

上军副将荀偃,听说本帅郤锜在演武堂遇贼,还不知道是谁干的。他立刻驾车入朝,想要奏明国君,讨伐贼人。中军元帅栾书,也不约而同地来到朝门,正好遇到胥童带兵赶来。栾书、荀偃见状,顿时大怒,喝道:“我还以为是什么人造反,原来是你们这些鼠辈!朝堂禁地,威严无比,甲士谁敢靠近?还不赶紧散去!” 胥童也不答话,当即对众人喊道:“栾书、荀偃与三郤同谋反叛,甲士们,给我一起拿下,重重有赏!” 甲士们奋勇上前,将栾书、荀偃二人团团围住,一直簇拥到朝堂之上。

厉公听说长鱼矫等人办事回来了,立刻来到大殿。看到甲士们乱哄哄的,不禁吃了一惊,问胥童:“罪人已经诛杀,众军为何还不散去?” 胥童上奏说:“抓到了叛党栾书、荀偃,请主公裁决!” 厉公说:“此事与栾书、荀偃无关。” 长鱼矫跪在晋侯膝前,秘密上奏说:“栾书与郤氏功劳相当,同属一个阵营,荀偃又是郤锜的部将。三郤被诛杀,栾、荀二氏必定心中不安,不久之后就会为郤氏复仇。主公今日若不杀这两人,朝中就不得太平。” 厉公说:“一天之内诛杀三位卿士,还波及其他家族,我实在不忍心啊!” 于是饶恕了栾书、荀偃的罪行,让他们官复原职。栾书、荀偃谢恩后回家。长鱼矫感叹道:“国君不忍心杀这两人,这两人将来可不会对国君手下留情啊!” 随即逃奔到西戎去了。

厉公重重赏赐了甲士,将三郤的尸首在朝门示众三天,才允许下葬。郤氏家族在朝中为官的人,暂且免去死罪,全部罢官回乡。厉公任命胥童为上军元帅,代替郤锜的职位;任命夷羊五为新军元帅,代替郤犨的职位;任命清沸魋为新军副将,代替郤至的职位。楚公子熊茷被释放回国。胥童位列卿大夫之位后,栾书、荀偃羞于与他共事,常常称病不出。胥童仗着晋侯的宠信,对此并不在意。

一天,晋厉公和胥童到宠臣匠丽氏家中游玩。匠丽氏的家在太阴山的南面,距离绛城二十多里,他们在那里一连住了三夜都没有回宫。荀偃私下对栾书说:“国君无道,这你是知道的。我们称病不上朝,眼下虽然能暂时苟且偷安,但日后胥童等人要是起了疑心,再诬陷我们心怀不满,恐怕三郤的灾祸最终还是会降临到我们头上,不能不有所顾虑。” 栾书问:“那该怎么办呢?” 荀偃说:“作为大臣,应以国家社稷为重,君位为轻。如今百万大军掌握在你手中,要是采取一些非常手段,另立贤明的君主,谁敢不听从呢?” 栾书又问:“这件事一定能成功吗?” 荀偃回答:“龙在深渊时,潜水的人都难以窥探,可一旦它离开深渊到了陆地,连小孩子都能制服它。国君在匠丽氏家游玩,三夜未归,这就如同离开深渊的龙,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?” 栾书叹息道:“我家世代忠于晋室,如今为了国家社稷的存亡,不得已出此下策,后世必定会指责我犯上弑君,我也无法推脱了!” 于是,两人商议后,忽然对外宣称病已经好了,想要进宫面见晋侯商议国事。他们事先让牙将程滑带领三百名甲士,埋伏在太阴山的左右两侧。

栾书和荀偃来到匠丽氏家拜见厉公,上奏说:“主公放弃朝政出游,三天都不回宫,臣民们都很失望,我们特地来迎接您回宫主持朝政。” 厉公拗不过他们,只好起身回宫。胥童在前引路,栾书和荀偃在后面跟随。走到太阴山下时,突然一声炮响,埋伏的士兵一齐冲了出来。程滑率先将胥童砍死。厉公大惊失色,从车上跌落下来。栾书和荀偃吩咐甲士将厉公抓住,然后在太阴山下屯兵,把厉公囚禁在军中。栾书说:“范氏和韩氏,将来恐怕会有不同的说法,应该假传君命把他们召来。” 荀偃说:“好主意。” 于是,他们派出两辆飞车,分别去召士匄和韩厥两位将领。

使者来到士匄家,士匄问:“主公召我有什么事?” 使者回答不上来。士匄心想:“这事可疑。” 随即派心腹去打听韩厥去不去。韩厥借口生病推辞了。士匄说:“智者的想法总是相似的。” 栾书见士匄和韩厥都没来,便问荀偃:“现在该怎么办?” 荀偃说:“你已经骑到虎背上了,还想下来吗?” 栾书点头表示明白。当晚,栾书命令程滑给厉公献上毒酒,厉公喝下后就去世了。他们就在军中为厉公殡殓,将他安葬在翼城东门之外。士匄和韩厥突然听说国君去世,一起出城奔丧,也没有询问国君死亡的原因。

安葬完厉公后,栾书召集各位大夫共同商议立君之事。荀偃说:“三郤被杀的时候,胥童诽谤说他们想扶立孙周,这或许是一种预言。灵公死在桃园,襄公因此绝后,天意如此,我们应该去迎接孙周回来立为君主。” 群臣都表示赞同。栾书于是派荀罃前往京师,迎接孙周回国为君。

孙周当时年仅十四岁,却聪明过人,志向和谋略都超出常人。见到荀罃前来迎接,他详细询问了情况,当天就辞别单襄公,跟随荀罃返回晋国。走到一个叫清原的地方时,栾书、荀偃、士匄、韩厥等一班卿大夫都聚集在此迎接。孙周开口说道:“我一直在他国漂泊,从来没指望过能回到家乡,更不敢奢望成为国君。但作为国君,贵在能发号施令。如果只是空有其名,却没有人听从他的命令,那还不如没有国君。你们要是愿意听从我的命令,那就从今天开始;如果不愿意,那就另请高明。我可不想只顶着一个虚名,重蹈州蒲(晋厉公)的覆辙。” 栾书等人听后,都吓得浑身发抖,再次下拜说:“群臣都希望能侍奉贤明的君主,怎敢不听从命令!” 众人退下后,栾书对其他大臣说:“新君和以前的君主不一样,我们要小心侍奉。”

孙周进入绛城后,到太庙朝拜,继承了晋侯之位,他就是晋悼公。即位的第二天,晋悼公就当面斥责夷羊五、清沸魋等人迎合国君作恶的罪行,命令左右将他们推出朝门斩首,他们的族人也都被驱逐出境。又把厉公的死归罪于程滑,将他在集市上处以磔刑。这吓得栾书整夜都睡不着觉。第二天,栾书就以年老为由请求退休,推荐韩厥接替自己的职位。没过多久,栾书因惊恐忧虑而生病去世。

晋悼公早就听说韩厥贤能,于是任命他为中军元帅,接替栾书的位置。韩厥以谢恩为由,私下向晋悼公上奏说:“我们这些人都仰仗先世的功劳,才能侍奉在国君左右。然而,先世的功劳中,没有比赵氏更大的。赵衰辅佐文公,赵盾辅佐襄公,都能忠心耿耿,为晋国树立威望,成就霸业。不幸的是,灵公失德,宠信奸臣屠岸贾,屠岸贾企图谋杀赵盾,赵盾被迫出逃才幸免于难。后来灵公遭遇兵变,在桃园被弑杀。景公即位后,又宠信屠岸贾。屠岸贾见赵盾已死,就假称赵氏谋反,追究他们的罪责,将赵氏宗族灭绝,臣民们都很愤怒,至今愤愤不平。幸好赵氏还有遗孤赵武在世,主公如今赏功罚罪,大力整治晋国朝政,既然已经惩处了夷羊五等人,难道不应该追录赵氏的功劳吗?” 晋悼公问:“这件事我也听先人说起过,现在赵氏的后人在哪里呢?” 韩厥回答说:“当时屠岸贾急于搜捕赵氏孤儿,赵盾的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,公孙杵臼假装抱着赵氏孤儿,甘愿被诛杀,以此来保护赵武;程婴则将赵武藏在盂山,至今已经十五年了。” 晋悼公说:“你可以为我把他召来。” 韩厥上奏说:“屠岸贾还在朝中,主公必须秘密行事。” 晋悼公说:“我知道了。”

韩厥告辞出宫门后,亲自驾车前往盂山迎接赵武。程婴为他驾车,当初他们从旧绛城离开,如今又从新绛城进入,城郭已经面目全非,让人感慨不已。韩厥带着赵武进入内宫,朝见晋悼公。晋悼公把赵武藏在宫中,对外诈称自己生病。第二天,韩厥率领百官入宫探问病情,屠岸贾也在其中。晋悼公说:“你们知道我的病是怎么回事吗?就是因为功劳簿上有一件事没弄清楚,所以心里不痛快!” 各位大夫纷纷叩头问道:“不知道功劳簿上哪件事不清楚呢?” 晋悼公说:“赵衰、赵盾,两代人都为国家立下大功,怎么忍心断绝他们的宗族祭祀呢?” 众人齐声回答说:“赵氏被灭族,已经是十五年前的事了,如今主公虽然追念他们的功劳,但已经没有人可以立为赵氏的后人了。” 晋悼公随即叫赵武出来,让他一一拜见各位将领。将领们问:“这位小郎君是谁?” 韩厥说:“他就是赵氏孤儿赵武。之前被诛杀的所谓赵孤,其实是门客程婴的儿子。” 屠岸贾此时吓得魂不附体,像喝醉了一样,趴在地上,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晋悼公说:“这件事都是屠岸贾干的,今天要是不族灭屠岸贾,怎么能告慰赵氏冤魂于地下呢?” 他喝令左右:“把屠岸贾绑出去斩首!” 随即命令韩厥和赵武率领军队包围屠岸贾的府邸,将其全家无论老少全部杀死。赵武砍下屠岸贾的首级,到赵朔的墓前祭祀。国人无不拍手称快。潜渊为此写了一首咏史诗:“岸贾当时灭赵氏,今朝赵氏灭屠家;只争十五年前后,怨怨仇仇报不差!”

晋悼公诛杀屠岸贾后,就在朝堂上召见赵武,为他举行加冠礼,并任命他为司寇,接替屠岸贾的职位。以前赵氏的田禄,也全部归还给赵武。晋悼公又听说程婴的义举,想任命他为军正。程婴说:“当初我没有死,是因为赵氏孤儿还没有立起来。现在赵氏已经恢复官职,报了仇,我怎么能贪图富贵,让公孙杵臼独自死去呢?我要到地下向公孙杵臼汇报了。” 说完就自刎而死。赵武抚摸着程婴的尸体痛哭,向晋侯请求,用厚礼殡殓程婴,将他和公孙杵臼一起安葬在云中山,称为 “二义” 冢。赵武为程婴服齐衰三年,以报答他的恩德。有诗为证:“阴谷深藏十五年,裤中儿报祖宗冤;程婴杵臼称双义,一死何须问后先?”

再说晋悼公立了赵武之后,就把赵胜从宋国召回,又把邯郸封给他。晋悼公还大力整顿群臣的职位,尊重贤能的人,任用有才能的人。他追录以前的功劳,赦免小的罪过,百官各司其职,人才济济。这里说几个有名的官员:韩厥担任中军元帅,士匄为副手;荀罃为上军元帅,荀偃为副手;栾黶为下军元帅,士鲂为副手;赵武为新军元帅,魏相为副手;祁奚为中军尉,羊舌职为副手;魏绛为中军司马;张老为候奄;韩无忌掌管公族大夫;士渥浊为太傅;贾辛为司空;栾纠为亲军戎御;荀宾为车右将军;程郑为赞仆;铎遏寇为舆尉;籍偃为舆司马。百官任命完毕后,晋悼公大力整治国家政事:免除拖欠的赋税,减轻百姓的负担,救济贫困的人,减少劳役,振兴荒废的事业,起用被埋没的人才,抚恤鳏夫寡妇,百姓们都非常高兴。宋国、鲁国等国听说后,纷纷前来朝拜。只有郑成公因为楚王为了他被射伤了眼睛,对楚王感恩于心,不肯侍奉晋国。

楚共王听说晋厉公被弑杀,喜形于色,正想着要为楚国复仇。可又听说晋国新君即位后,赏善罚恶,任用贤能,治理国家,朝廷清正廉洁,内外人心归附,晋国的霸业即将复兴,不禁由喜转忧。他立即召集群臣商议,想要扰乱中原局势,让晋国不能成就霸业。令尹婴齐对此束手无策。公子壬夫进言说:“中原各国中,宋国爵位尊贵,国家强大,而且它地处晋国和吴国之间。如今想要扰乱晋国的霸业,必须从宋国开始。现在宋国的大夫鱼石、向为人、鳞朱、向带、鱼府五人,与右师华元不和,目前逃亡在楚国。如果给他们提供兵力,让他们去攻打宋国,夺取宋国的城邑后,就封给他们,这是以敌攻敌的计策。晋国要是不救援宋国,就会失去诸侯的拥护;要是救援宋国,就一定会攻打鱼石等人,我们可以坐观成败,这也是一条计策。” 楚共王采纳了他的计谋。随即任命公子壬夫为大将,让鱼石等人担任向导,率领大军讨伐宋国。不知道这场战争的胜负如何,且看下回分解。

@宝书网 . www.baoshu.org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宝书网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