俩老头一听,互相看了一眼,精白面在这左家庄可是稀罕的好东西,来换东西的人虽然多,但能用精白面换的可没几个。
另一个老头紧接着问:
“带了多少斤白面?”
王富贵没犹豫:
“200斤。”
这数字一说出口,俩老头惊得差点没坐稳。
他们怎么也想不到,眼前这个年轻后生居然能拿出200斤精白面来换东西。
一个老头满脸诧异:
“你是哪个单位的?”
平常来置换的,大多是附近村子的村民,能拿出手的粮食撑死也就20来斤,像几百斤这种量级的,一般都是城里的大单位来置换。
王富贵心里倒是挺意外这俩老头,反应还挺快,一下就往单位上猜了。
王富贵也是直接说:
“四九城南区街道的。”
听到街道俩字,俩老头恍然大悟。
一个老头笑着说道:
“哟,原来是街道的同志啊,你们街道过来换东西咋不提前打个招呼呢?
还跟着排队,搞得我们村委怠慢你们了似的。”
王富贵一听就懂了,敢情街道来置换有特殊通道,可贾主任和小李压根没跟他提这茬儿。
他心里明白,贾主任和小李肯定觉得他办不成这事儿,所以没把这事儿当回事儿。
王富贵看着他们问道:
“按照现在左家庄的规矩,200斤白面能换多少白薯?”
俩老头对视一眼,其中一个冲王富贵比了个6的手势。
王富贵立马明白:
“600斤白薯?”
俩老头同时点头。
王富贵皱起眉头:
“1:3的比例,这也太不合理了吧?”
俩老头听了,呵呵笑了起来。
一个老头解释道:
“没办法呀,今年收成不好,土地产量低,我们自己上交的份额都快凑不齐了,还得给你们换。
这比例要是还按以前的,我们村子可咋整?
都不用吃饭啦?”
王富贵一听就知道他们在瞎掰,村口那中年人还说今年村子大丰收,家家户户都存了不少白薯,那中年人自己家里都囤了100斤呢。
王富贵还没开口,另一个老头又开口了:
“街道同志,你也得体谅体谅我们村委的难处。
前几年左家庄收成好,确实按1:5的比例跟你们换过。
但你们不能总想着还能按老价钱来换啊。
去年就跟你们街道打过招呼了,今年绝不可能再1:5换了。”
另一个老头也在旁边帮腔:
“小伙子,看你像是刚到街道工作的,可能不太清楚情况。
要不你回去跟上面的领导说一声,让他们亲自来换,你看行不?”
王富贵听着他俩你一言我一语,心里清楚再纠缠下去也没意义,直接站起身来。
俩老头一下子愣住了,他们本以为这年轻人会跟他们讨价还价,连应对的说辞都想好了,结果王富贵说走就走,这可把他们弄懵了。
王富贵没给他们挽留的机会,扭头就走。
俩老头看着王富贵离去的背影,一时间都没说话。一个老头对另一个说:
“老陈,现在街道的工作人员都这么干脆?
一点商量的余地都不留。”
被叫做老陈的老头也一脸诧异:
“还真是,这年轻人说走就走。
也不知道现在街道都招些什么人。”
不过他们也就是惊讶一下,倒也没太在意。
毕竟来左家庄置换的人多着呢,街道的单子虽然大,但按1:5的价格换,村里要付出不少。
今年气候好,地窖里的白薯能存很久,慢慢置换能赚得更多,也不缺街道这一单生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