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说王翦代替李信担任大将,率领六十万大军,宣称要攻打楚国。项燕驻守在东冈抵御秦军,看到秦军人多势众,便派使者快马向楚王报告,请求增派兵力支援。楚王又征调二十万军队,派将军景骐率领,去援助项燕。王翦的军队驻扎在天中山,连营十余里,坚守营垒,拒不出战。项燕每天派人前来挑战,王翦始终不应战。项燕说:“王翦是老将,胆小怯战也是正常的。”
王翦让士兵们休整沐浴,每天宰牛设宴,亲自与士卒一同吃喝,将领和士兵们感激他的恩德,都愿意为他效力,多次请求出战,王翦却总是用美酒将他们灌醉。就这样过了好几个月,士兵们白天无事可做,就以投石和跳远比赛为乐。按照范蠡《兵法》的记载:投石,是使用十二斤重的石块,用木头做成器械发射,能发射到三百步远为胜利,达不到的就算失败;那些力气大的人,能够用手扔石头,就更胜一筹。跳远,是设置七八尺高的横木,从上面跳跃过去,以此来比赛胜负。王翦每天让各营的军吏默默记录比赛的胜负情况,从而了解士兵们力量的强弱。同时,秦军对外更加收敛,做出坚守自保的样子,不允许士兵到楚国境内砍柴。抓到楚国人,也用好酒好肉款待后释放回去。双方相持了一年多,项燕始终无法与秦军交战,他认为王翦名义上是来攻打楚国,实际上是为了自保,于是渐渐放松了战备。
突然有一天,王翦大规模犒劳将士,宣布:“今天我们要与诸位一起攻破楚国。” 将士们听后,都摩拳擦掌,奋勇争先。王翦挑选了约两万名勇猛有力的士兵,称为壮士,单独编成一军,作为冲锋部队。他还将大军分成几路,吩咐士兵们,一旦楚军战败,就各自分头去占领土地。项燕没想到王翦会突然出击,仓促应战。那些壮士们积蓄力量已久,早就技痒难耐,大喊着冲入敌阵,一个人能抵得上百人。楚军大败,屈定战死。项燕与景骐率领败兵向东逃走,王翦乘胜追击,在永安城再次大败楚军。秦军于是攻下西陵,楚国的荆襄地区大为震惊。王翦派蒙武带领一半军队,驻扎在鄂渚,向湖南各郡发布檄文,宣扬秦王的威严与仁德。自己则率领大军直逼淮南,直捣寿春,同时派人前往咸阳报捷。
项燕前往淮上招募士兵还未返回,王翦乘虚猛攻,寿春城被攻破。景骐在城楼上自刎,楚王负刍被俘虏。秦王政亲自前往樊口接受俘虏,斥责负刍弑君的罪行,将他废为平民。秦王命令王翦与驻扎在鄂渚的军队会合,去收复荆襄地区。于是,湖湘一带的郡县,纷纷望风而降。
再说项燕招募到二万五千人,来到徐城时,正好遇到楚王的同母弟弟昌平君逃难前来,昌平君说:“寿春已经被攻破,楚王被掳走,生死不知。” 项燕说:“吴越地区有长江作为天险,方圆千余里,还可以在此立国。” 于是,他率领众人渡江,拥立昌平君为楚王,定都兰陵,修缮兵器,加强城防。
王翦平定了淮北和淮南的土地后,到鄂渚拜见秦王。秦王对他的功劳大为夸赞,随后又说:“项燕在江南又拥立了楚王,这可如何是好?” 王翦说:“楚国的关键地势在于江淮地区。如今整个淮南都已被我们占领,他们只是苟延残喘,大军一到,他们就会束手就擒。不必担忧。” 秦王说:“王将军虽然年事已高,但志向依旧如此豪迈!” 第二天,秦王返回咸阳,仍留下王翦的军队,让他平定江南。
王翦命令蒙武在鹦鹉洲造船。过了一年,船造好了,秦军乘船顺流而下,楚国守江的军士无法抵挡,秦军顺利登陆。王翦留下十万士兵驻扎在黄山,以切断长江渡口。大军从朱方出发,包围了兰陵,在四周扎营,军威震天。凡夫椒山、君山、荆南山等地,都布满了秦军,以此断绝越国的救兵。项燕率领城中所有士兵,在城下迎战。刚交战时,秦军稍有退却。王翦驱使壮士分成左右两队,各自手持短兵器,大喊着冲入楚军阵营。蒙武亲手斩杀一名楚军副将,又生擒一人,秦军士气大振,勇气倍增。项燕再次大败,逃入城中,紧闭城门坚守。王翦用云梯攻城,项燕用火箭射击,烧毁了秦军的云梯。蒙武说:“项燕就如同釜中之鱼。如果筑起与城墙一样高的土垒,从四周加紧攻城,我军人数众多,敌军人数稀少,他们防守难以周全,不出一个月,城池必定会被攻破。” 王翦听从了他的计策,攻城更加猛烈。昌平君亲自巡视城墙,被流箭射中,军士将他扶回行宫,半夜便去世了。项燕哭泣着说:“我之所以苟且偷生到现在,是为了楚国芈氏的血脉不断绝。如今还有什么指望呢?” 于是,他仰天长叹三声,拔剑自刎而死。城中顿时大乱,秦军趁机登上城墙,打开城门,王翦整顿军队进入城中,安抚百姓。随后,他率领大军南下,来到锡山。军士们埋锅做饭时,在地下挖到一块古碑,上面刻着十二个字:
有锡兵,天下争;无锡宁,天下清。
王翦召来当地人询问,当地人说:“这座山是慧山的东峰,自从周平王东迁到雒邑后,这座山就开始出产铅锡,因此被称为锡山。四十年来,取用不尽。近年来产量逐渐减少。这块碑也不知道是什么人所立。” 王翦感叹道:“这块碑露出地面,天下从此将逐渐安宁了!难道是古人早已洞察到定数,所以埋下石碑来昭示后人吗?今后应当把此地命名为无锡。”(如今无锡县的名称,实际上就始于此时。)王翦的军队经过姑苏,守臣开城投降。秦军于是渡过浙江,平定了越地。越国的子孙,自从越国灭亡后,分散居住在甬江、天沧台一带,靠海而居,各自称君长,互不统属。此时,他们听闻秦王的威严与仁德,都前来归降。王翦收缴了他们的地图和户口,迅速报告秦王,并且平定了豫章地区,设立了九江、会稽两个郡。楚国自祝融以来的祭祀从此断绝。(这是秦王政二十四年发生的事。)回顾楚国的历史,从周桓王十六年,武王熊通开始强大并称王。从那以后,楚国年年兼并小国,传了五代到庄王旅时开始称霸。又传了五代到昭王珍时,几乎被吴国灭掉。再传了六代到威王商时,兼并了吴越地区,于是江淮地区都归属于楚国,楚国几乎占据了天下的一半。怀王槐任用奸臣靳尚,被秦国欺骗,楚国开始逐渐衰弱。又传了五代到负刍时,楚国被秦国吞并。史臣称赞道:
鬻熊之嗣,肇封于楚;通王旅霸,大开南土。
子围篡嫡,商臣弑父;天祸未悔,凭奸自怙。
昭困奔亡,怀迫囚苦,襄烈遂衰,负刍为虏。
王翦灭掉楚国后,班师回咸阳,秦王赏赐他黄金千镒。王翦告老还乡,回到频阳。秦王于是任命王翦的儿子王贲为大将,去攻打辽东的燕王。秦王命令他说:“将军如果平定辽东,就趁着这破竹之势,顺便收复代地,不必再另行出兵。” 王贲的军队渡过鸭绿江,包围了平壤城,攻破城池,俘虏了燕王喜,将他押送到咸阳,废为平民。回顾燕国的历史,从召公受封开始,传了九代到惠侯时,周厉王逃到彘地;又传了八代到庄公时,齐桓公攻打山戎,为燕国开辟了五百里土地,燕国开始强大;再传了十九代到文公时,苏秦用 “合纵” 之术游说,文公的儿子易王开始称王,位列七国之一;易王传位给哙,燕国被齐国灭掉,哙的儿子昭王复国;又传了四代到喜时,燕国灭亡。史臣称赞道:
召伯治陕,甘棠怀德;易王僭号,齿于六国。
哙以懦亡,平以强获;一谋不就,辽东并失。
传四十三,年八九伯;姬姓后亡,召公之泽。
王贲灭掉燕国后,便率军向西攻打代国。代王嘉兵败,想要逃到匈奴。王贲在猫儿庄追上并擒获了他,将他囚禁起来。代王嘉自杀。秦军完全占领了云中、雁门等地。(这是秦王政二十五年发生的事。)回顾赵国的历史,从造父在周朝为官开始,世代担任周朝的大夫。幽王无道,叔带逃到晋国,侍奉晋文侯,开始建立赵氏家族。传了五代到赵夙,侍奉晋献公;再传一代到赵衰,侍奉晋文公;赵衰的儿子赵盾侍奉襄、成、景三位晋公,晋国称霸时,赵氏世代为霸主的辅佐。赵盾的儿子赵朔时赵氏一度中绝,赵朔的儿子赵武又重新复兴赵氏;又传了两代到简子鞅,鞅传位给襄子毋恤,与韩、魏三家分晋;毋恤传位给他的侄子桓子浣,桓子浣传位给儿子籍,赵氏开始称侯,谥号为烈;传了六代到武灵王时推行胡服骑射;又传了四代到王迁时被秦国俘虏,公子嘉自立为代王,延续赵国的祭祀;嘉在代地称王六年后,国家灭亡。至此,六国中已经灭亡了五个,只剩下齐国还存在。史臣称赞道:
赵氏之世,与秦同祖;周穆平徐,乃封造父。
带始事晋,夙初有土;武世晋卿,籍为赵主。
胡服虽强,内乱外侮;颇牧不用,王迁囚虏。
云中六载,余焰一吐。
王贲的捷报传到咸阳,秦王十分高兴,赐给王贲一封手书,大致内容是:
将军一出兵就平定了燕国和代国,奔驰两千余里,与你的父亲相比,劳苦功高,不相上下。尽管如此,从燕国到齐国,归途正好顺路。齐国还存在,就如同人身上还缺一条手臂,希望凭借将军的余威,顺势攻打齐国。将军父子,对秦国的功劳无人能及!
王贲收到书信后,便率领军队攻取燕山,朝着河间方向南下。
再说齐王建听从相国后胜的建议,不救援韩国和魏国,每当秦国灭掉一个国家,他反而派使者前往秦国祝贺。秦国又用大量黄金贿赂齐国使者,使者回国后,详细讲述秦王对待齐国的优厚之处,齐王认为与秦国的和好关系可以依靠,便不修整战备。等到听说其他五国全部灭亡,齐王建内心不安,与后胜商议后,才开始发兵守卫齐国西部边界,以防备秦军突然袭击。却没想到王贲的军队经过吴桥,直接进犯济南。自从齐王建即位以来,四十四年没有遭受战争,百姓安居乐业,从未演练过武艺。况且秦军强大残暴,早已有所耳闻,如今数十万秦军如泰山压顶般袭来,齐国百姓怎能不害怕,又有谁敢去抵抗呢?王贲从历下、淄川,径直进犯临淄,一路上长驱直入,如入无人之境。临淄城中,百姓四处逃窜,城门无人把守。后胜束手无策,只得劝说齐王建投降。王贲的军队不费一兵一卒,在两个月内,就占领了山东的全部土地。秦王得知捷报后,传令说:“齐王建采用后胜的计策,断绝与秦国的使者往来,想要作乱,如今幸好将士们全力以赴,齐国才得以灭亡。本应将他们君臣全部处死,念及齐王建四十多年来对秦国的恭顺之情,免去他的死罪,可以将他和妻子儿女迁徙到共城,官府每天供给一斗粮食,让他度过余生。后胜就在当地斩首。” 王贲奉命处死后胜,派吏卒押送齐王建,将他安置在共城。共城只有几间茅屋,位于太行山下,四周都是松柏,荒无人烟。齐王建的宫眷虽然离散,但还有数十口人,一斗粮食不够吃,官府又不按时供给。齐王建只有一个年幼的儿子,半夜因饥饿啼哭,齐王建悲伤地起身独坐,听到风吹松柏的声音,想起:“在临淄时,是何等的富贵!如今误听奸臣后胜的话,以至于亡国,在这穷山之中挨饿,后悔也来不及了!” 于是,他泪流不止,没过几天就去世了。宫中的人都逃走了,他的儿子也不知所终。传言说齐王建是饿死的,齐国人听说后都很哀伤,为此创作了一首歌:
松耶柏耶?饥不可为餐。谁使建极耶?嗟任人之匪端!
后人将这首歌称为 “松柏之歌”,大概是在责怪后胜误国。回顾齐国的历史,始祖陈定是陈厉公佗的儿子,在周庄王十五年,为躲避灾祸逃到齐国,于是在齐国为官,将陈姓改为田氏。传了几代到田桓子无宇,又再传一代到僖子乞,乞通过厚施恩惠赢得民心,田氏家族日益强大。乞的儿子田恒弑杀齐国国君,又传了三代到太公和,太公和篡夺齐国政权,称侯;又传了三代到威王时,齐国更加强大,称王;又传了四代到王建时,齐国灭亡。史臣称赞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