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九十三回 赵主父饿死沙邱宫 孟尝君偷过函谷关(1/2)

赵武灵王身高八尺八寸,生就一副龙颜,嘴巴形如鸟喙,鬓发浓密,胡须卷曲,面色黝黑却透着光泽,胸膛宽阔,气势雄豪,志向远大,欲吞并四海。他即位五年时,迎娶了韩国女子为夫人,生下儿子名叫章,并立为太子。到了十六年,武灵王在梦中见到一位美人弹奏着琴,醒来后对美人的容貌念念不忘,第二天便对群臣讲起了这个梦。大夫胡广称自己的女儿孟姚擅长弹琴。武灵王便在大陵之台召见孟姚,见她容貌竟与梦中所见一般无二,于是让她鼓琴,听后十分欢喜,便将她纳入宫中,称她为吴娃,吴娃后来生下儿子名叫何。等到韩后去世,武灵王竟立吴娃为王后,废掉太子章,改立何为太子。

武灵王暗自思量,赵国北面与燕国接壤,东面与胡地相邻,西面紧挨着林胡、楼烦,且与秦国仅隔一条河,处于四面受敌的位置,他担心赵国日益衰弱。于是,他自己率先身着胡服,系上革带,脚蹬皮靴,还让百姓都效仿胡人的习俗,穿窄袖、左衽的服装,以便于骑马射箭。全国上下,无论贵贱,都纷纷穿上了胡服。武灵王还废弃了车乘,改为骑马,每日进行射猎活动,赵国的兵力因此日益强盛。

武灵王亲自率领军队攻城略地,一路打到常山,西边最远到达云中,北边直至雁门,拓展了数百里的领土。此时,他心中涌起吞并秦国的志向,打算取道云中,从九原往南进发,直接袭击咸阳。但他觉得诸位将领难以完全托付重任,不如让自己的儿子治理国事,而他自己则外出四方征战。于是,他让群臣在东宫举行盛大朝会,将王位传给太子何,也就是惠王。武灵王自称为主父(主父,就如同后世所说的太上皇)。他任命肥义为相国,李兑为太傅,公子成为司马。将安阳之地封给长子章,称他为安阳君,并让田不礼做他的相国。(这是周赧王十七年发生的事。)

主父想要窥探秦国的山川地势,同时观察秦王的为人,便假装成赵国使者赵招,带着国书前往秦国,通报赵国新君即位一事。他还带着几名工匠,一路上绘制秦国的地形,最终进入咸阳,前去拜见秦王。昭襄王问道:“你们赵王年纪多大了?” 赵招回答说:“正值壮年。” 昭襄王又问:“既然正值壮年,为何要把王位传给儿子呢?” 赵招答道:“我们国君认为继位之人大多不熟悉国事,想趁着自己在世时,让他熟悉政务。我们国君虽称‘主父’,但国事依旧由他裁决。” 昭襄王接着问:“你们赵国惧怕秦国吗?” 赵招回答:“我们国君若惧怕秦国,就不会推行胡服、练习骑射了。如今我们赵国擅长骑马射箭的将士,数量是过去的十倍,凭借这些来应对秦国,或许能长久地维持两国的友好关系。” 昭襄王见他回答得条理清晰,对他十分敬重。使者告辞后回到馆舍。

昭襄王睡到半夜,突然想起赵国使者身材魁梧、气宇轩昂,不像是臣子的模样,此事颇为可疑,于是辗转反侧,难以入眠。天亮后,他传旨宣赵招进宫相见。赵招的随从回答说:“使者生病了,无法入朝,还请宽限几日。” 过了三天,使者仍然没有露面。昭襄王大怒,派官吏前去催促。官吏径直进入馆舍,却没见到使者,只抓到了随从,随从自称是真正的赵招,于是被带到昭襄王面前。昭襄王问道:“你既是真正的赵招,那之前的使者究竟是谁?” 随从回答说:“实际上他是我们的主父。主父想亲眼见识大王的威严,所以假扮成使者前来,如今他已经离开咸阳三天了。他特意让我在这里请罪。” 昭襄王大惊失色,跺脚说道:“主父太欺负我了!” 当即派泾阳君和白起率领三千精兵,连夜追赶。追到函谷关时,守关将士说:“赵国使者在三天前就已经出关了。” 泾阳君等人回去向秦王复命,秦王为此心慌意乱了好几天,最后只能以礼相待,送赵招回国。有位诗人曾写诗道:

分明猛虎踞咸阳,谁敢潜窥函谷关?

不道龙颜赵主父,竟从堂上认秦王。

第二年,主父再次出巡云中,从代地向西进发,在楼烦收编军队。他在灵寿修筑城池,以此来镇守中山,这座城被命名为赵王城。吴娃也在肥乡修筑城池,称为夫人城。此时,赵国的强盛程度在三晋之中位居首位。同年,楚怀王从秦国逃到赵国,惠王与群臣商议,担心激怒秦国,况且主父远在代地,不敢擅自做主,于是关闭城门,没有接纳楚怀王。楚怀王走投无路,想要向南逃到大梁。秦国的追兵赶上了他,他又和泾阳君一起被带回咸阳。楚怀王悲愤交加,吐血一斗多,随后发病,不久便去世了。秦国这才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。楚国人怜悯楚怀王被秦国欺骗,客死他乡,百姓们前去迎接灵柩时,无不痛哭流涕,仿佛是在为自己的亲人悲伤。诸侯们都厌恶秦国的无道,再次组成合纵联盟来抵制秦国。

楚国大夫屈原痛心楚怀王的死是因子兰和靳尚的错误决策导致的,而如今这两人依旧在朝中掌权,楚国君臣贪图一时的安逸,完全没有报复秦国的志向。于是,屈原多次进谏,劝说顷襄王选拔贤能、远离奸佞,选将练兵,以图洗刷楚怀王的耻辱。子兰察觉到屈原的意图,让靳尚对顷襄王说:“屈原因为自己身为王族同姓却得不到重用,心中充满怨恨,而且他常常对人说大王忘记秦国的仇恨是不孝,子兰等人不主张攻打秦国是不忠。” 顷襄王听后大怒,削去屈原的官职,将他放逐回乡下。

屈原有个姐姐名叫媭,已经远嫁他乡。她听说屈原被放逐,便回到家中,在夔地的旧宅找到屈原。只见屈原披头散发,面容憔悴,在江畔一边行走一边吟唱。媭劝解他说:“楚王不听你的话,你的心意已经尽到了!忧愁又有什么用呢?幸好家里还有田地,你为何不努力耕种,自食其力,安度晚年呢?” 屈原不忍心违背姐姐的心意,于是拿起农具耕地,乡里那些同情屈原忠诚的人,都来帮忙。一个多月后,姐姐离开了,屈原叹息道:“楚国如今到了这般地步,我不忍心看到宗室灭亡!” 一天清晨,屈原起床后,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自尽。这天正是五月初五。乡里人听说屈原投江,纷纷划着小船到江上营救,但已经来不及了。于是,人们用竹叶包裹糯米做成角黍投入江中祭祀他,还系上彩线,担心蛟龙会吞食。此外,龙舟竞渡的习俗,也是因为营救屈原而兴起的,从楚国一直流传到吴国,至今已成为一种传统。屈原耕种的田地,收获的稻米如同白玉一般,因此被称为 “玉米田”。乡里人私下为屈原立了祠堂,将他所在的乡命名为姊归乡。如今的荆州府有归州,也是因姊归而得名。到了宋元丰年间,屈原被封为清烈公,同时也为他的姐姐立了庙,称为姊归庙,后来又加封屈原为忠烈王。有诗人写过《忠烈王庙诗》:

峨峨庙貌立江傍,香火争趋忠烈王;

佞骨不知何处朽,龙舟岁岁吊沧浪。

再说赵主父出巡云中后,回到邯郸,论功行赏,赐全国百姓畅饮美酒、享用美食,欢庆五日。这天,群臣齐聚朝堂表示祝贺。主父让惠王临朝听政,自己则在一旁设座,观察行礼的情况。他看到何年纪尚小,却身着衮冕,南面称王,而长子章身材魁梧,是个堂堂大丈夫,反而在朝会结束后,主父看到公子胜在旁边,便私下对他说:“你看到安阳君了吗?他虽然随班朝拜,但似乎有不甘的神色。我想把赵国的土地一分为二,让章做代王,与赵国并立,你觉得怎么样?” 赵胜回答说:“大王之前已经犯错了!如今君臣的名分已经确定,若再挑起事端,恐怕会引发争斗和变故!” 主父说:“权力在我手中,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?”

主父回到宫中,夫人吴娃见他神色异常,便问道:“今天朝堂上发生了什么事?” 主父说:“我看到原来的太子章,以兄长的身份朝拜弟弟,从道理上讲不通,我想立他为代王,赵胜又说这样不合适,所以我犹豫不决。” 吴娃说:“从前晋穆侯生了两个儿子,长子叫仇,次子叫成师。穆侯去世后,儿子仇继位,定都于翼,将弟弟成师封在曲沃。后来曲沃势力越来越强大,最终灭掉了仇的子孙,吞并了翼国。这是主父您所知道的。成师作为弟弟,尚且能杀害兄长,更何况以兄长的身份面对弟弟,以年长的身份面对年幼的呢?到时候我们母子恐怕就会任人宰割了!” 主父被她的话迷惑,便打消了这个念头。

有个侍从曾在东宫侍奉过原来的太子章,得知主父商议的事情后,的太子章,得知主父商议的事情后,便私下告诉了章。章和田不礼商议对策。田不礼说:“主父将王位分给两个儿子,原本是出于公心,只是被妇人阻止了。大王年幼,不懂事,我们若趁机想办法,主父也无可奈何。” 章说:“这件事就全靠您多留意了,日后富贵了,我们共享!”

太傅李兑和肥义关系很好,他秘密地对肥义说:“安阳君身强体壮且骄横,他的党羽众多,而且心怀怨恨。田不礼刚愎自用,只知道前进不知道后退。这两人结为一党,冒险行事,恐怕很快就会出事。您肩负重任且权势尊贵,灾祸必定先降临到您身上,您为何不称病,将政务传给公子成,这样或许能保全自己。” 肥义说:“主父将大王托付给我,还让我做相国,认为我可以托付国家安危。如今还没看到灾祸的迹象,我就先逃避,这不是会被荀息笑话吗?” 李兑叹息道:“您如今能成为忠臣,却不能再做有智谋的人了。” 说罢,他流下眼泪,过了许久才离去。

肥义思索着李兑的话,夜不能寐,食不下咽,反复思量,却没有想出好办法。于是,他对近侍高信说:“今后如果有人来召大王,一定要先告诉我。” 高信回答:“好的。”

忽然有一天,主父和惠王一同前往沙邱游玩,安阳君章也一同随行。沙邱有一座高台,是商纣王所建。这里有两座离宫,主父和惠王各住一座,相距五六里,安阳君的馆舍正好在中间。田不礼对安阳君说:“大王外出游玩,身边的兵力并不集中。如果假托主父的命令召见大王,大王必定会来。我们在中途设下伏兵,将他截杀,然后拥戴主父来安抚众人,谁敢违抗呢!” 章说:“这个计策非常好!” 随即派心腹内侍,假扮成主父的使者,连夜召见惠王说:“主父突然发病,想见大王,希望大王赶紧过去!” 高信立刻跑去告诉相国肥义,肥义说:“大王向来没有疾病,此事可疑。” 于是他进宫对惠王说:“我应当先去探探情况,等确认没有变故,大王再出发。” 他又对高信说:“紧闭宫门,千万不要轻易打开。”

肥义带着几个骑兵跟随使者先行,走到中途,伏兵误以为是惠王来了,一拥而上将他们全部杀死。田不礼举着火把查看,发现被杀的是肥义。田不礼大惊失色,说:“事情有变!趁着机密尚未泄露,我们应该率领全部人马趁夜袭击大王,或许还有胜算。” 于是,他拥戴安阳君攻打惠王。高信因为肥义的吩咐,早已做好了准备。田不礼攻打王宫,却无法攻入。到了天亮,高信让士兵爬上屋顶射箭,贼兵死伤众多。箭射完后,士兵们便用瓦片往下投掷。田不礼命令士兵将巨石绑在木头上,用来撞击宫门,声音如雷鸣一般。

惠王正处于危急时刻,突然听到宫外喊声震天,两队军马杀了过来,贼兵大败,纷纷逃窜。原来是公子成和李兑在国内商议,担心安阳君趁机作乱,便各自率领一支军队前来接应,正好遇到贼兵围困王宫,于是解了这场危机。安阳君兵败后,问田不礼:“现在该怎么办?” 田不礼说:“赶紧跑到主父那里,痛哭哀求,主父一定会庇护我们,我会全力抵抗追兵。” 章听从了他的建议,单人匹马逃到主父宫中,主父果然打开宫门将他藏了起来,毫无为难之色。田不礼率领残兵再次与公子成和李兑交战,因寡不敌众,田不礼被李兑斩杀。

李兑估计安阳君无处可逃,必定会投奔主父,于是率领军队前去围困主父的宫殿。他们打开宫门,李兑手持宝剑在前面开路,公子成跟在后面,进宫拜见主父,叩头说:“安阳君反叛,依法不可饶恕,希望主父交出他。” 主父说:“他没来过我的宫中,二位可以到别处寻找。” 李兑和公子成再三请求,主父始终不松口。李兑说:“事已至此,应当搜查一番,即便找不到贼寇,再向主父谢罪也不迟。” 公子成说:“你说得对。” 于是召集数百名亲兵,在宫中四处搜查,最终在夹壁中找到了安阳君,将他拖了出来。李兑立刻拔剑砍下了他的头颅。公子成说:“何必这么着急呢?” 李兑说:“如果遇到主父,万一他要夺回安阳君,我们违抗就是违背臣子的礼节,听从他又会放走贼寇,不如杀了他。” 公子成这才服气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宝书网 . www.baoshu.org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宝书网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