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八十二回 杀子胥夫差争歃 纳蒯瞆子路结缨(1/2)

话说周敬王三十六年春天,越王勾践派大夫诸稽郢率领三千士兵,协助吴国攻打齐国。吴王夫差于是征集了九郡的兵力,大规模地讨伐齐国。他事先派人在句曲修建了一座别馆,馆内遍植秋梧,命名为梧宫。夫差让西施搬到那里避暑,打算等战胜齐国回来,就在梧宫度过夏天后再回都城。

吴国军队即将出发,伍子胥又来劝谏:“越国才是我们的心腹大患,而齐国不过是疥癣之疾。如今大王出动十万大军,行军千里运送粮草,去对付疥癣之疾,却忘了心腹的大毒,我担心齐国未必能战胜,而越国的灾祸却已经降临了。” 夫差生气地说:“我发兵的日期已定,你这老贼故意说出这不吉利的话,阻挠我的大计,该当何罪?” 说着就想杀了伍子胥。伯嚭悄悄上奏说:“这是先王的老臣,不能轻易诛杀。大王不如派他去齐国约战,借齐国人的手除掉他。” 夫差说:“太宰这个计策很好。” 于是写了一封信,历数齐国攻打鲁国、轻视吴国的罪行,命令伍子胥去见齐国国君,希望能激怒齐国人,让他们杀掉伍子胥。

伍子胥料到吴国必定会灭亡,就私下带着儿子伍封一同前往。到了临淄,伍子胥传达了吴王的命令。齐简公大怒,想要杀了伍子胥,鲍息劝谏道:“伍子胥是吴国的忠臣,多次劝谏吴王都不被采纳,他们之间已经势同水火。如今派他来齐国,就是想让齐国杀了他,来免除自己的谤议。我们应该放他回去,让他们吴国的忠佞之人自己相互攻击,这样夫差就会背上恶名了。” 齐简公于是厚待伍子胥,告知了他作战的日期,定在春末。伍子胥原本就和鲍牧相识,所以鲍息才劝谏齐侯不要杀伍子胥。鲍息私下询问吴国的事情,伍子胥只是流泪,什么也不说,只是拉着儿子伍封,让他拜鲍息为兄长,寄住在鲍家,从今往后只称王孙封,不要再用伍姓。鲍息感叹道:“伍子胥大概知道自己会因劝谏而死,所以预先谋划,要在齐国留下后代啊。” 这里暂且不说伍子胥父子分离的痛苦。

再说吴王夫差,选了个日子,从西门出兵。路过姑苏台时,停下来吃午饭。吃完饭后,夫差忽然睡着了,做了一个奇怪的梦。醒来后,他心里恍恍惚惚的,就把伯嚭召来,告诉他:“我中午睡了一会儿,做了很多梦。我梦见自己走进章明宫,看到两个釜在煮饭,却怎么也煮不熟;又有两只黑犬,一只朝着南方叫,一只朝着北方叫;还有两把钢锹,插在宫墙上;有流水哗哗地流进殿堂;后房里发出的声音,既不像鼓也不像钟,倒像是锻工打铁的声音;前园里没有其他植物,只横着生长出梧桐树。太宰,你给我占一占这个梦的吉凶。”

伯嚭叩首祝贺道:“太好了!大王的这个梦,预示着这次兴兵伐齐一定会成功。我听说,章明,意味着攻破敌人、大功告成,声名响亮;两釜炊而不熟,说明大王德行盛大,气势有余;两只黑犬一南一北地叫,象征着四方的夷族都来归服,诸侯都来朝拜;两把钢锹插在宫墙上,代表着农工们尽心尽力,田夫们辛勤耕种;流水流入殿堂,意味着邻国前来进贡,财物充实;后房发出像锻工的声音,是宫女们欢乐,声音和谐;前园里横生梧桐树,说明梧桐可以制作琴瑟,音调和谐。大王这次出征,美好得无法形容。”

夫差虽然喜欢伯嚭的阿谀奉承,但心里还是觉得不太踏实。他又把这件事告诉了王孙骆,王孙骆回答说:“我愚昧无知,无法参透其中的微妙。城西的阳山,有一个奇人,叫公孙圣,此人见多识广。大王心里疑惑,为什么不把他召来决断呢?” 夫差说:“你马上替我把他召来。”

王孙骆领命后,驾车疾驰去迎接公孙圣。公孙圣得知缘由后,趴在地上痛哭。他的妻子在一旁笑着说:“你性子太拘谨了,很少见到君主,突然听到被宣召,就哭得像下雨一样。” 公孙圣仰天长叹道:“可悲啊!这不是你能理解的。我曾经推算过自己的寿命,今天就是我的死期。我马上就要和你永别了,所以才悲伤。”

王孙骆催促公孙圣上车,两人一同疾驰到姑苏台。夫差召见公孙圣,把自己梦到的详细情形告诉了他。公孙圣说:“我知道说了这些话一定会死,但即便如此,我也不敢不说。奇怪啊!大王的这个梦,预示着这次兴兵伐齐的结果很不好。我听说,章,意味着作战不能取胜,落荒而逃;明,意味着离开光明,走向黑暗。两釜炊而不熟,是说大王会战败逃走,连饭都吃不上。黑犬一南一北地叫,黑属于阴类,预示着要走向阴方。两把钢锹插在宫墙上,是说越国的军队会攻入吴国,挖掘我们的社稷。流水流入殿堂,意味着波涛会淹没一切,后宫将变得空荡荡。后房发出像锻工的声音,是说宫女们会成为俘虏,只能长叹。前园里横生梧桐树,梧桐会被制作成冥器,用来殉葬。希望大王能停止伐齐的军事行动,再派太宰伯嚭解下帽子,袒露上身,向勾践叩头谢罪,这样国家或许还能安宁,大王的性命也能保住。”

伯嚭在一旁上奏说:“这个乡野匹夫,竟敢肆意妖言惑众,应该杀了他!” 公孙圣瞪大眼睛大骂道:“太宰身居高位,享受着丰厚的俸禄,却不考虑尽忠报国,只知道谄媚奉承。日后越国军队灭掉吴国,太宰你难道能保住自己的脑袋吗?” 夫差大怒道:“这个山野村夫,毫无见识,一味胡说八道,不杀了他,必然会蛊惑众人!” 他回头对力士石番说:“拿铁锤来,把这个贼子给我打死!”

公孙圣仰天大呼道:“皇天,皇天!你要知道我的冤屈。我忠心耿耿却获罪,死得毫无罪过。我死后不愿被埋葬,希望把我的尸体扔在阳山之下,日后化作声响,来报答大王。” 夫差已经命人打死了公孙圣,又让人把他的尸体扔到阳山之下,还数落他说:“让豺狼吃掉你的肉,让野火烧掉你的骨头,让风吹散你的残骸,让你形销影灭,看你还怎么发出声响!”

伯嚭端着酒杯快步上前说:“祝贺大王,妖孽已经除掉了。请大王喝一杯酒,然后就可以发兵了。” 史臣有诗叹道:“妖梦先机已兆凶,骄君尚恋伐齐功;吴庭多少文和武,谁似公孙肯尽忠!”

夫差亲自率领中军,太宰伯嚭为副将,胥门巢率领上军,王子姑曹率领下军,出动十万大军,再加上越国的三千士兵,浩浩荡荡地向山东方向进发。他们先派人去约鲁哀公联合出兵攻打齐国。伍子胥在半路上复命,称自己生病,先行返回,不肯随军出征。

再说齐国将领国书,把军队驻扎在汶上,听说吴国和鲁国联合出兵来攻打,就召集各位将领商议迎敌的策略。忽然有人来报告:“陈相国派他的弟弟陈逆来了。” 国书和各位将领把陈逆迎进中军大帐,询问:“子行,你这次来有什么事?” 陈逆说:“吴国军队长驱直入,已经过了嬴博,国家的安危就在这瞬息之间。相国担心各位将领不肯全力作战,所以派我来督战。今日之战,只能前进,不能后退,只能拼死一战,不能苟且偷生。军中只许击鼓进军,不许鸣金收兵。” 各位将领都说:“我们发誓要拼死一战!”

国书传令,拔营起寨,全军出动,去迎战吴军。到了艾陵,吴国将领胥门巢率领的上军先到了。国书问:“谁愿意冲头阵?” 公孙挥欣然表示愿意前往,他率领本部的车马,迅速冲了出去。胥门巢急忙迎战,双方交锋,大约打了三十多个回合,不分胜负。国书一股锐气按捺不住,亲自率领中军夹攻。军中鼓声如雷,胥门巢抵挡不住,大败而逃。

国书打了一场胜仗,意气更加高昂,他命令军士们在战场上每人带一条长绳,说:“吴国人习俗是断发,我们要用绳子串起他们的脑袋。” 全军都狂热起来,以为很快就能把吴兵一扫而光。胥门巢带着败兵来见吴王,吴王大怒,要斩杀胥门巢以明军法。胥门巢上奏说:“我刚到这里,不了解敌军的虚实,所以才偶然受挫。如果再战还不能取胜,我甘愿接受军法处置!” 伯嚭也极力为他求情。夫差这才叱退胥门巢,让大将展如代替他统领军队。

恰好鲁将叔孙州仇率领军队前来会合,夫差赐给他一副剑甲,让他作为向导,在离艾陵五里的地方扎下营寨。国书派人送来战书,吴王批复:“明日决战。”

第二天早上,双方各自摆开阵势。夫差命令叔孙州仇打第一阵,展如打第二阵,王子姑曹打第三阵。让胥门巢率领三千越国士兵,往来诱敌。他自己和伯嚭率领大军驻扎在高地上,相机救援。还让越国将领诸稽郢在身边观战。

再说齐国军队列阵完毕,陈逆让各位将领都口含玉石,说:“如果战死,就直接入殓。” 公孙夏和公孙挥让军中士兵都唱起送葬的歌谣,发誓说:“不能活着回来的,就不算大丈夫!” 国书说:“各位以必死的决心激励自己,还怕不能取胜吗?”

双方阵势相对,胥门巢先来挑战。国书对公孙挥说:“这是你手下的败将,你可以直接把他擒获。” 公孙挥手持长戟冲了出去,胥门巢转身就跑,叔孙州仇引兵接住公孙挥厮杀。胥门巢又转身回来,国书担心他们夹攻,又让公孙夏出战。胥门巢又跑,公孙夏追击,吴国阵地上的大将展如,引兵接住公孙夏厮杀。胥门巢又回车助战,这可把齐将高无平、宗楼惹恼了,他们一齐出阵,王子姑曹挺身而出,独自迎战这两位齐将,毫无惧色。两军各自奋力拼杀,死伤相当。

国书见吴兵不退,亲自击鼓,发动全部大军,前来助战。吴王在高地上看得真切,见齐兵十分奋勇,吴兵渐渐处于劣势,就命令伯嚭率领一万士兵,先去接应。国书见吴兵又到,正想分兵迎敌,忽然听到金声大作,钲铎齐鸣。齐国人以为吴兵要撤退,没想到吴王夫差亲自率领三万精兵,分成三股,反而以鸣金为号,从侧面直冲齐阵,把齐兵隔绝成三处。展如、姑曹等人,听说吴王亲自临阵,勇气倍增,杀得齐军七零八落。展如在阵上擒获了公孙夏,胥门巢在车中刺杀了公孙挥,夫差亲自用箭射中了宗楼。

闾邱明对国书说:“齐兵快全军覆没了!元帅你可以换上便服逃走,再做打算。” 国书叹息道:“我带领十万强兵,却败在吴国人手里,有什么脸面回朝?” 于是解下盔甲,冲入吴军,被乱军杀死。闾邱明躲在草丛中,也被鲁将叔孙州仇搜了出来。

夫差大胜齐军,各位将领纷纷献上战功。此战共斩杀齐国上将国书、公孙挥二人,生擒公孙夏、闾邱明二人,随即斩首。只有高无平、陈逆二人逃脱,其他被擒被杀的不计其数。齐国的八百辆战车,全部被吴国缴获,无一幸免。

夫差对诸稽郢说:“你看吴兵的勇猛,和越国相比怎么样?” 诸稽郢叩首说:“吴兵的强大,天下无人能敌,更何况弱小的越国!” 夫差非常高兴,重重赏赐了越国士兵,让诸稽郢先回去报捷。

齐简公大惊,和陈恒、阚止商议后,派使者带着大量的金币,前来谢罪求和。夫差主张让齐国和鲁国重新修好,不再相互侵害,两国都听从命令,接受了盟约。夫差于是高奏凯歌,班师回朝。史臣有诗叹道:“艾陵白骨垒如山,尽道吴王奏凯还。壮气一时吞宇宙!隐忧谁想伏吴关?”

夫差回到句曲的新宫,见到西施说:“我让美人住在这里,是为了能快点见到你。” 西施向他拜贺,并且表示感谢。当时正值新秋,桐树的树荫正茂盛,凉风徐徐吹来,夫差和西施登台饮酒,十分快乐。到了深夜,忽然听到有一群小孩唱歌的声音,夫差仔细听着,他们唱道:“桐叶冷,吴王醒未醒?梧叶秋,吴王愁更愁!”

夫差听了这群小孩唱的歌,心中十分厌恶,派人把孩子们都抓到宫中,问道:“这首歌是谁教你们的?” 孩子们回答说:“有一个穿红衣服的童子,不知道从哪里来,教我们唱了这首歌,现在他已经不知去向了。” 夫差恼怒地说:“我乃受上天眷顾、神灵护佑之人,有什么可忧愁的?” 说着便想诛杀这些小孩。西施赶忙极力劝阻,夫差这才作罢。伯嚭进言说:“春天到了万物欣喜,秋天到了万物悲戚,这是自然规律。大王的悲喜与天道相符,又何必忧虑呢?” 夫差听后,这才转怒为喜。在梧宫停留了三日后,夫差便起驾返回吴国。

吴王回到朝堂升殿,百官纷纷前来祝贺。伍子胥也在其中,却一言不发。夫差责备他说:“你劝谏我不该攻打齐国,如今我得胜归来,你却毫无功劳,难道不觉得羞愧吗?” 伍子胥愤怒地挥动着手臂,解下佩剑,回应道:“上天要灭亡一个国家,往往先让它遇到一点小欢喜,随后便降下大忧患。战胜齐国不过是小小的欢喜,我担心大忧患马上就要降临了。” 夫差面露愠色,说道:“许久不见相国,耳边倒是清净了不少,如今你又来唠叨了?” 说着便捂住耳朵,闭上眼睛,坐在殿上。

不一会儿,夫差忽然睁开眼睛,直直地盯着前方,许久后,突然大叫:“怪事!” 群臣连忙问道:“大王看到了什么?” 夫差说:“我看见四个人背靠着背,片刻后便各自朝四方跑开了。接着又看到殿下有两人面对面,面向北的人杀了面向南的人。各位爱卿看到了吗?” 群臣都回答:“没看见。” 伍子胥上奏道:“四个人相背而走,这是四方离散的征兆。北向之人杀南向之人,意味着臣子犯上作乱,弑杀君主。大王若不知警醒,必定会有杀身亡国之祸。” 夫差生气地说:“你说的话太不吉利了,我不想听!” 伯嚭却说道:“四方离散之人,都投奔到吴国朝堂;吴国即将称霸,有取代周朝的趋势,这同样是下犯上、臣弑君的征兆,但却是好兆头啊。” 夫差点头说:“太宰所言,让我豁然开朗。相国老糊涂了,他的话已不值得采纳。”

过了几天,越王勾践率领群臣亲自来到吴国朝见,同时祝贺吴国战胜齐国,还向吴国朝廷的大臣们都赠送了礼物。伯嚭说:“这就是四方之人投奔吴国朝堂的应验啊。” 吴王在文台设下酒宴,越王在一旁陪坐,各位大夫都在旁边侍立。夫差说:“我听说:‘君主不会忘记有功劳的臣子,父亲不会埋没出力的儿子。’如今太宰伯嚭为我治理军队立下战功,我要封他为上卿;越王一直恭敬地侍奉我,始终不懈怠,我要再增加他的国土,来酬谢他协助伐齐的功劳。各位大夫意下如何?” 群臣齐声说:“大王赏赐功臣、酬谢助力,这是霸主该做的事啊。”

这时,伍子胥却伏地痛哭,说道:“可悲啊!忠臣被迫闭嘴,奸臣却在一旁,他们用邪说和阿谀奉承的言辞,把歪曲的事情说成是正确的。滋养祸乱,包庇奸邪,这样下去吴国必将灭亡,宗庙社稷会沦为废墟,宫殿里会长满荆棘。” 夫差大怒,吼道:“你这老贼奸诈无比,是吴国的妖孽,妄图独揽大权、擅作威福,颠覆我的国家。我念在先王的份上,不忍心杀你,现在你自行退下,以后不必再来见我!” 伍子胥说:“如果我不忠不信,就不配做先王的臣子。就像龙逢遇到夏桀,比干遇到商纣,我即便被诛杀,君王您也会随之灭亡。我与大王就此永别,再也见不到了。” 说完便快步走了出去。

吴王的怒火仍未平息。伯嚭趁机说:“我听说伍子胥出使齐国时,把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大臣鲍氏,他有背叛吴国的心思,大王可要明察啊!” 夫差听后,派人赐给伍子胥一把名为 “属镂” 的剑。伍子胥接过剑,长叹道:“大王这是要我自杀啊!” 他赤着脚走下台阶,站在庭院中央,仰天大呼:“天啊,天啊!当初先王不想立你为王,全靠我极力争取,你才得以继承王位。我为你攻破楚国、打败越国,使吴国的威望震慑诸侯。如今你不听我的劝告,反而赐我一死!我今日死去,明日越国的军队就会到来,他们会挖开你的社稷啊。” 他又对家人说:“我死后,把我的眼睛挖出来,悬挂在东门,让我看看越国的军队是如何攻入吴国的!” 说完,便自刎而死。

使者取了剑回去复命,还讲述了伍子胥临终前的嘱托。夫差前去查看伍子胥的尸体,数落道:“伍子胥,你死了之后,还能知道什么呢?” 于是砍下他的头颅,放置在盘门的城楼上;又把他的尸体装入皮囊,派人运走,抛入江中,还说:“让日月炙烤你的骨头,让鱼鳖吃掉你的肉,等你的骨头化为灰烬,你还能看到什么!” 伍子胥的尸体落入江中,随着水流飘荡,随着潮水涨落,不断冲击着江岸。当地的百姓心生恐惧,便偷偷将尸体打捞上来,埋在了吴山。后世因此将这座山改称为胥山,如今山上还有伍子胥庙。陇西居士写有一首古风:

将军自幼称英武,磊落雄才越千古;

一旦蒙谗杀父兄,襄流誓济吞荆楚。

贯弓亡命欲何之?荥阳睢水空栖迟;

昭关锁钥愁无翼,鬓毛一夜成霜丝。

浣女沉溪渔丈死,箫声吹入吴人耳;

鱼肠作合定君臣,复为强兵进孙子。

五战长驱据楚宫,君王含泪逃云中;

掘墓鞭尸吐宿恨,精诚贯日生长虹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宝书网 . www.baoshu.org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宝书网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