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说越大夫文种,承蒙吴王夫差答应越国求和,回来向越王汇报说:“吴王已经班师回朝了。他派大夫王孙雄随我一同到此,催促大王起程前往吴国,太宰伯嚭率领军队驻扎在江边,专门等候大王过江。” 越王勾践听后,不禁双眼流下泪水。文种劝慰道:“五月的期限马上就到了!大王应该尽快回去,处理好国内事务,不必沉浸在这无益的悲伤之中。” 越王这才止住泪水。
越王回到越国都城,看到街市依旧如往常一般,可曾经的青壮年却所剩无几,心中满是惭愧之色。他把王孙雄安排在馆驿中,自己则着手收拾库藏的宝物,装上车辆。又在国内挑选了三百三十名女子,其中三百人准备送给吴王,三十人送给太宰。此时还没有确定出发的日子,王孙雄却连连催促。勾践流着泪对群臣说:“我继承了先人的基业,一直兢兢业业,不敢有丝毫懈怠与荒废。可如今在夫椒一战大败,竟落到国亡家破的境地,要跋涉千里去做吴国的俘虏。这一去,恐怕只有去的日子,没有回来的日子了!” 群臣听了,无不伤心落泪。
文种上前进言说:“从前商汤曾被囚禁在夏台,周文王也曾被拘禁在羑里,但他们最终都成就了王业;齐桓公曾逃奔到莒国,晋文公曾逃奔到翟国,后来也都成就了霸业。艰难困苦的处境,是上天用来造就王者和霸主的契机。大王若能顺应天意,自然会有复兴的时机,何必过度悲伤,从而损伤自己的意志呢?” 勾践于是当天祭祀宗庙,王孙雄提前一天出发,勾践与夫人随后启程,群臣都送到浙江边上。范蠡在固陵备好船只,迎接越王,还在水边设宴为越王饯行。
文种在越王面前举起酒杯,祝福道:“皇天保佑,先沉后扬;祸为德根,忧为福堂。威人者灭,服从者昌;王虽淹滞,其后无殃。君臣生离,感动上皇;众夫哀悲,莫不感伤!臣请献上肉干,敬您两杯酒。” 勾践仰天叹息,举杯落泪,默默无言。
范蠡进言说:“我听说‘居处不幽深的人志向不广阔,形体不忧愁的人思虑不深远。’古代的圣贤,都遭遇过艰难困厄,蒙受不被赦免的耻辱,难道只有大王您如此吗?” 勾践说:“从前尧任用舜和禹,天下得以大治,即便有洪水,也没有给百姓带来灾害。如今我将离开越国前往吴国,把国家托付给各位大夫,大夫们用什么来慰藉我的期望呢?”
范蠡对同僚们说:“我听说‘君主忧愁臣子就感到耻辱,君主受辱臣子就应该赴死。’如今主上有离开国家的忧愁,有前往吴国称臣的耻辱,以我们浙东的众多士人,难道就没有一两个豪杰之士,能与主上分担忧愁耻辱吗?” 于是,诸位大夫齐声说道:“我们谁不是臣子?一切听从大王的命令!”
勾践说:“各位大夫若不抛弃我,就请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:谁愿意跟随我共赴患难?谁能够留下来守护国家?” 文种说:“在国家的四境之内,处理百姓的事务,我范蠡不如文种大夫;但与国君周旋应对,随机应变,文种大夫不如我。” 范蠡接着说:“文种大夫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识,主公把国事托付给他,他能够使国家耕战充足,百姓和睦亲近。至于辅佐危难中的君主,忍受屈辱,前往吴国又必定能返回,与君主一起复仇,我范蠡不敢推辞。”
于是,诸位大夫依次自述志向。太宰苦成说:“发布国君的命令,彰显国君的德行,处理繁杂的事务,让百姓知晓各自的本分,这是我的职责。” 行人曳庸说:“与诸侯沟通交往,排解纷争,消除疑虑,出使不辱使命,回朝不遭责怪,这是我的职责。” 司直皓进说:“国君若有过错,敢于劝谏,决断疑难,秉持正直之心不屈服,不偏袒亲戚,这是我的职责。” 司马诸稽郢说:“面对敌人布置阵势,指挥士兵作战,奋勇向前不退缩,哪怕流血牺牲,这是我的职责。” 司农皋如说:“亲自安抚百姓,悼念死者,慰问病人,饮食不追求奢华,储备粮食,新陈更替,这是我的职责。” 太史计倪说:“观测天地的变化,记录阴阳的历数,看到福兆能知晓吉祥,发现妖异能预知灾祸,这是我的职责。”
勾践说:“我虽将前往吴国,成为吴国的阶下囚,但各位大夫心怀德行,身怀才能,各自施展所长,来保卫国家,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!” 于是,勾践留下诸位大夫守护国家,只带着范蠡一同前往吴国。君臣在江口分别,无不痛哭流涕。勾践仰天长叹道:“死亡,是人们所畏惧的,可我听到死亡,心中却毫无恐惧。” 说完,便登上船径直离去。送行的人都在江岸下哭拜,越王始终没有回头。有诗为证:“斜阳山外片帆开,风卷春涛动地回;今日一樽沙际别,但时重见渡江来?”
越夫人靠着船舷哭泣,看到乌鹊在江渚上啄食小虾,飞来飞去,十分闲适,于是哭着唱起歌来:“仰飞鸟兮乌鸢,凌玄虚兮翩翩;集洲渚兮优恣,奋健翮兮云间;啄素虾兮饮水,任厥性兮往还。妾无罪兮负地,有何辜兮谴天?风飘飘兮西往,知再返兮何年?心辍辍兮若割,泪泫泫兮双悬!” 越王听到夫人的怨歌,心中悲痛万分,但还是强颜欢笑,安慰夫人说:“我如同鸟儿,翅膀已经完备,高飞的日子总会到来,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!”
越王进入吴国境内后,先派范蠡到吴山去拜见太宰伯嚭,又献上金帛和女子。伯嚭问道:“文大夫为什么没来?” 范蠡回答:“他要为我们国君守护国家,不能一同前来。” 伯嚭便跟随范蠡来见越王,越王对他的庇护之恩深表感谢。伯嚭全力承担起照顾越王的责任,还承诺会帮助越王返回越国,越王的心这才稍微安定下来。
伯嚭带领军队押送越王,来到吴都,带他进宫去见吴王。勾践袒露上身,伏在台阶下,夫人也跟随其后。范蠡将宝物和女子的清单呈献给吴王。越王再次叩首说:“东海的役臣勾践,不自量力,在边境得罪了大王。大王赦免了我的重罪,让我能够侍奉左右,承蒙大王厚恩,得以保全性命,我感激不尽!勾践谨叩首顿首。” 夫差说:“我若念及先君的仇恨,你今天就没有活路了!” 勾践又叩首说:“我确实罪该万死,只求大王可怜我!”
此时伍子胥在一旁,目光如燃烧的火焰,声音如雷霆般响亮,进言说:“飞鸟在青云之上,人们尚且想要弯弓射下它,何况如今它就聚集在庭院附近呢?勾践为人机警阴险,如今就像釜中的鱼,性命掌握在厨师手中,所以才用谄媚的言辞和讨好的神色,来求得免除刑罚。一旦他稍有得志,就如同放虎归山,纵鲸入海,再也无法控制了!” 夫差说:“我听说诛杀投降和归服的人,灾祸会殃及三代。我并非是爱护越国而不诛杀勾践,只是担心会受到上天的谴责罢了!” 太宰伯嚭说:“伍子胥只明白一时的计策,却不懂得安国的道理。大王所说的,才是仁者之言啊!” 伍子胥见吴王听信伯嚭的谗言,不采纳自己的劝谏,气愤地退了下去。
夫差接受了越国贡献的财物,让王孙雄在阖闾墓旁修筑了一间石室,把勾践夫妇贬到里面,脱去他们的衣冠,让他们蓬头垢面,穿着破旧的衣服,去做养马的活儿。伯嚭私下给他们送食物,才让他们不至于挨饿。吴王每次驾车出游,勾践都拿着马鞭子,步行在车前,吴国人都指着他说:“这就是越王!” 勾践只能低头不语。有诗为证:“堪叹英雄值坎坷,平生意气尽销磨;魂离故苑归应少,恨满长江泪转多。”
勾践在石室中待了两个月,范蠡朝夕陪伴在他身边,寸步不离。忽然有一天,夫差召见勾践入宫觐见,勾践跪在前面,范蠡站在后面。夫差对范蠡说:“我听说‘明智的女子不会嫁给破亡的家庭,贤能的人不会在即将灭绝的国家做官。’如今勾践无道,越国即将灭亡,你们君臣都沦为奴仆,被囚禁在一个房间里,难道不觉得卑微吗?我想赦免你的罪过,如果你能改过自新,离开越国归附吴国,我一定会重用你。摆脱忧患,获取富贵,你意下如何?”
当时越王伏地流泪,生怕范蠡会听从吴王的话归附吴国。只见范蠡叩首回答说:“我听说‘亡国的臣子,不敢谈论政事;败军的将领,不敢谈论勇气。’我在越国没有做到忠诚守信,不能辅佐越王行善,以致得罪了大王。幸好大王没有立即诛杀我们,让我们君臣能够保全性命,入宫能打扫庭院,出宫能供人驱使,我就满足了。哪里还敢奢望富贵呢?” 夫差说:“你既然不改变自己的志向,那就仍回石室去吧。” 范蠡说:“谨遵君命。” 夫差起身,走进宫中。勾践与范蠡快步回到石室。
越王穿着犊鼻裤,戴着樵头帽,劈柴锉草养马。夫人穿着没有边饰的衣裳,披着左边开襟的短袄,打水、清除粪便、打扫卫生。范蠡则捡拾柴薪烧火做饭,他们都面容憔悴。夫差时常派人去窥探,看到他们君臣努力劳作,丝毫没有怨恨的神色,整夜也没有忧愁叹息的声音,因此认为他们没有思乡的念头,便不再把他们放在心上。
一天,夫差登上姑苏台,远远望见越王及夫人端坐在马粪旁边,范蠡拿着鞭子站在左边,君臣之礼依旧存在,夫妇之仪也都完备。夫差回头对太宰伯嚭说:“那越王不过是小国的君主,范蠡也只是一介之士,虽然身处困境,却不失君臣之礼,我心中十分敬重他们。” 伯嚭回答说:“他们不仅可敬,也很可怜。” 夫差说:“正如太宰所言,我实在不忍心看下去。倘若他们能悔过自新,是否可以赦免他们呢?” 伯嚭回答说:“我听说‘没有德行不会得到回报。’大王以圣王之心,怜悯穷困之士,对越国施加恩惠,越国难道不会有丰厚的回报吗?希望大王下定决心。” 夫差说:“那就让太史选择吉日,赦免越王回国吧。”
伯嚭秘密派家人在五更时到石室,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勾践。勾践十分高兴,将此事告诉范蠡。范蠡说:“请让我为大王占卜一下。今日是戊寅日,在卯时听到这个消息,戊日象征囚禁,而卯又克制戊。卦辞说:‘天网四张,万物尽伤,祥反为殃。’虽然有好消息,却不值得高兴。” 勾践听了,喜悦顿时变成了忧愁。
话说伍子胥听说吴王夫差打算赦免越王勾践,急忙入宫进见,说道:“从前夏桀囚禁商汤却不诛杀,商纣王囚禁周文王却不杀害,然而天道循环,灾祸反而转化为福气,所以夏桀最终被商汤流放,商朝被周朝所灭。如今大王既然囚禁了越王,却不加以诛杀,我实在担心夏桀、商纣王那样的祸患会降临到吴国。” 夫差听了伍子胥的这番话,又起了杀越王的念头,便派人去召见勾践。
伯嚭得知此事后,又抢先跑去告诉勾践。勾践大惊失色,赶忙又把情况告知范蠡。范蠡镇定地说:“大王不必害怕。吴王囚禁大王已经三年了。他三年都能忍受,难道这一天就忍不住了吗?您去了必定不会有危险。” 勾践感慨道:“我之所以能忍辱偷生,全靠大夫您的计策啊。” 于是,勾践前往吴都去见吴王。可是,他在宫外等了三天,吴王却一直没有上朝理政。
后来,伯嚭从宫中出来,传达吴王的命令,让勾践再次回到石室。勾践满心疑惑,询问其中缘故。伯嚭解释说:“大王受到伍子胥的蛊惑,想要诛杀您,所以才召您来。恰好大王感染了寒疾,卧床不起。我进宫探望病情,趁机进言说:‘消灾祈福应当做些善事。如今越王在宫门外伏地等待诛杀,他的哀怨愁苦之气直冲上天。大王应当保重身体,暂且把他放回石室,等病好了再做打算。’大王听从了我的建议,所以才让您出城。” 勾践听后,对伯嚭感激不已。
勾践在石室又住了三个月,听闻吴王的病还没有痊愈,便让范蠡占卜吉凶。范蠡占完卦后,回答说:“吴王不会死,到己巳日病情会减轻,壬申日必定能完全康复。希望大王请求去探望吴王的病情,如果能得以进宫面见,就趁机尝一尝他的粪便,观察粪便的颜色,然后向吴王叩拜称贺,说出他病愈的日期。到时候如果他的病真的好了,必然会从心底感激大王,那么赦免大王的希望就有了。”
勾践听后,流下眼泪说道:“我虽然不成器,但也曾南面称王,怎么能忍受这种含污忍辱,去为人尝粪便呢?” 范蠡劝说道:“从前商纣王把西伯侯囚禁在羑里,还杀了他的儿子伯邑考,煮成肉羹给西伯侯吃,西伯侯强忍着悲痛吃下了儿子的肉。想要成就大事的人,不会过分在意微小的行为。吴王有妇人之仁,却缺乏大丈夫的决断力,他本来已经打算赦免越国,却又中途改变主意。不这样做,怎么能赢得他的怜悯呢?”
勾践当天就前往太宰府,见到伯嚭后说:“作为臣子,君主生病臣子就应该担忧。如今听说主公卧病不起,我勾践心中孤独失望,寝食难安,希望能跟随太宰去探望主公的病情,以尽臣子的一片心意。” 伯嚭说:“您有这份美意,我怎敢不转达。”
伯嚭进宫去见吴王,委婉地讲述了勾践挂念之情,以及他希望进宫探病的愿望。夫差此时正处于病痛的折磨之中,怜悯勾践的心意,便答应了。伯嚭带着勾践进入寝室,夫差勉强睁开眼睛,看着勾践说:“勾践,你也来探望我了?” 勾践叩首奏道:“囚臣听闻大王龙体欠安,如同肝肺被摧毁一般痛心,一直渴望能见到大王一面,却苦于没有机会。……” 话还没说完,夫差突然感觉腹胀想要排便,挥手示意他们出去。
勾践见状,说道:“我在东海的时候,曾侍奉过医师,观察人的粪便,就能知道病情的轻重。” 于是,他恭敬地站在门外。侍从将便桶拿到床边,扶着夫差排便完毕,正要把便桶拿到门外。勾践走上前,揭开桶盖,用手取了一点粪便,跪在地上尝了尝。旁边的人都忍不住捂住鼻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