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二十七回 骊姬巧计杀申生 献公临终嘱荀息(2/2)

第二天早上上朝,近臣来报:“蒲城的重耳公子和屈城的夷吾公子前来朝见,已经到了关口;但听说太子的变故后,马上就掉转车头回去了。” 献公说:“不辞而别,肯定是同谋。” 于是,派寺人勃鞮率领军队前往蒲城,捉拿公子重耳;派贾华率领军队前往屈城,捉拿公子夷吾。

狐突把他的次子狐偃叫到跟前,说:“重耳天生骈胁重瞳,相貌非凡,而且向来贤明,日后必定能成就大事。况且太子已死,接下来就该轮到他了。你赶紧前往蒲城,帮他出逃,和你哥哥狐毛一起,同心辅佐他,日后再图谋大业。” 狐偃领命,连夜奔赴蒲城去投奔重耳。

重耳得知消息后大惊,正和狐毛、狐偃商量出逃的事,勃鞮的车马就到了。蒲城的人想关闭城门坚守,重耳说:“国君的命令不能违抗!” 勃鞮攻入蒲城,包围了重耳的住宅。重耳和狐毛、狐偃跑到后园,勃鞮提着剑追赶。狐毛、狐偃先翻墙出去,又推倒一段墙,招呼重耳。勃鞮抓住重耳的衣袖,一剑砍去,衣袖被斩断,重耳这才得以逃脱。勃鞮收起斩断的衣袖回去复命。重耳三人便逃到了翟国。

翟国国君之前梦见苍龙盘绕在城墙上,见到晋公子到来,欣然接纳了他们。不一会儿,城下有几辆小车相继赶到,急切地叫开城门。重耳怀疑是追兵,就让城上放箭。城下的人高声呼喊:“我们不是追兵,是晋国愿意追随公子的臣子。” 重耳登上城墙一看,认出为首的一人姓赵,名衰,字子余,是大夫赵威的弟弟,在晋国朝廷担任大夫。重耳说:“子余来了,我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。” 随即下令打开城门,让他们进来。其他人还有胥臣、魏犨、狐射姑、颠颉、介子推、先轸,都是晋国知名的贤士。另外,愿意执鞭背袋、奔走效劳的,还有壶叔等几十人。

重耳十分惊讶,问:“你们都在朝廷为官,怎么到这里来了?” 赵衰等人齐声说:“主上失德,宠爱妖姬,杀害世子,晋国早晚必有大乱。我们向来知道公子宽厚仁爱,礼贤下士,所以愿意追随您一起逃亡。” 翟国国君让人打开城门,众人进城拜见重耳。重耳流着泪说:“各位君子能齐心协力辅佐我,就像肉附着在骨头上一样,我至死都不敢忘记你们的恩德。”

魏犨挥着手臂上前说:“公子在蒲城住了几年,蒲城的人都愿意为公子效死。要是借助狄人的力量,率领蒲城的民众,杀进绛城,朝中大臣对骊姬等人早已积愤很深,肯定会有人做内应。这样就能除掉国君身边的坏人,安定社稷,安抚百姓,难道不比在道上流离失所做强吗?” 重耳说:“你的话虽然豪迈,但惊动君父,这不是逃亡之人敢做的事。” 魏犨是个有勇无谋的人,见重耳不采纳他的建议,气得咬牙切齿,用脚跺地说:“公子怕骊姬那帮人就像怕猛虎蛇蝎一样,什么时候才能成就大事啊?” 狐偃对魏犨说:“公子不是怕骊姬,而是顾忌名义。” 魏犨这才不再说话。

从前有人写过一篇古风,专门描述重耳流亡时追随他的众多臣子:“蒲城公子遭谗变,轮蹄西指奔如电。担囊仗剑何纷纷?英雄尽是山西彦。山西诸彦争相从,吞云吐雨星罗胸。文臣高等擎天柱,武将雄夸驾海虹。君不见,赵成子,冬日之温彻人髓。又不见,司空季,六韬三略饶经济。二狐肺腑兼尊亲,出奇制变圆如轮。魏犨矫矫人中虎,贾佗强力轻千钧。颠颉昂藏独行意,直哉先轸胸无滞。子推介节谁与俦?百炼坚金任磨砺。颉颃上下如掌股,周流遍历秦齐楚。行居寝食无相离,患难之中定臣主。古来真主百灵扶,风虎云龙自不孤。梧桐种就鸾凤集,何问朝中菀共枯?”

重耳从小就谦恭下士,十七岁时,就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狐偃,像对待老师一样对待赵衰,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狐射姑,凡是朝野知名的人士,他无不结交。所以,即使流亡在外,在患难之际,愿意追随他的豪杰也很多。

只有大夫郤芮,与吕饴甥关系亲密,虢射是夷吾的母舅,这三人独自跑到屈城去投奔夷吾。见面后,他们告诉夷吾:“贾华的军队,很快就要到了。” 夷吾立即下令集结兵力,做好守城的准备。

贾华原本就没有一定要抓住夷吾的心思,等军队到了,故意放缓包围,还派人暗中告诉夷吾:“公子应该赶紧离开。不然,晋国的后续军队来了,就抵挡不住了。” 夷吾问郤芮:“重耳在翟国,我现在逃到翟国怎么样?” 郤芮说:“国君本来就说两位公子同谋,以此为借口讨伐。现在我们分别出逃,却跑到同一个地方,骊姬就有话说了。晋国的军队马上就会追到翟国,不如去梁国。梁国和秦国相邻,秦国正强盛,而且秦、梁两国是婚姻之国,国君去世后,我们可以借助秦国的力量回国。” 夷吾于是逃到了梁国。贾华假装追不上,回去向献公复命。

献公大怒,说:“两个公子,一个都没抓到,怎么带兵的?” 喝令左右要把贾华绑起来斩首。丕郑父上奏说:“国君之前派人修筑两座城,才让他们得以聚集兵力防守,这不是贾华的罪过。” 梁五也上奏说:“夷吾是个庸才,不值得忧虑。重耳有贤名,很多贤士追随他,朝堂上的人才都被他带走了。而且翟国是我们的世仇,不替我们除掉重耳,日后必定成为祸患。” 献公这才赦免了贾华,又派人召来勃鞮。勃鞮听说贾华差点被杀,就主动请求率兵讨伐翟国,献公同意了。

勃鞮的军队到了翟国城下,翟国国君也在采桑集结重兵,双方对峙了两个多月。丕郑父进谏说:“父子之间没有断绝恩情的道理。两位公子的罪恶还不明显,既然已经出逃,还要追杀他们,是不是太过分了?而且不一定能战胜翟国,只会让我们的军队疲惫,被邻国笑话。” 献公的态度这才有所转变,立即召回了勃鞮的军队。

献公怀疑众多公子中很多是重耳和夷吾的党羽,日后必定成为奚齐的阻碍,于是下令把所有公子都驱逐出晋国。晋国的公族子弟,没有敢留下来的。于是,献公立奚齐为世子。百官中,除了 “二五”(东关五和梁五)和荀息,没有不感到愤慨的,很多人都称病告老还乡。这一年是周襄王元年,也是晋献公二十六年。

这年秋天九月,献公原本要去参加葵邱之会,结果没能成行,在中途生病,回到晋国后就回宫了。骊姬坐在献公脚边,哭着说:“国君遭受骨肉相残的祸事,把公族子弟都驱逐了,立了我的儿子为世子。一旦您有个三长两短,我是个妇人,奚齐年纪又小,要是那些公子借助外援回国,我母子俩能依靠谁呢?” 献公说:“夫人不用担心!太傅荀息是忠臣,忠心不二,我会把年幼的国君托付给他。”

于是,献公把荀息召到床前,问:“我听说‘士之立身,忠信为本。’什么叫做忠信呢?” 荀息回答:“尽心尽力侍奉君主叫做忠,至死不违背诺言叫做信。” 献公说:“我想把年幼的孤儿托付给你,你能答应我吗?” 荀息叩头回答:“我怎敢不竭尽死力!” 献公忍不住流下眼泪,骊姬的哭声在帷幕外都能听到。几天后,献公去世。骊姬把奚齐交给荀息,奚齐当时才十一岁。

荀息遵照遗命,奉奚齐主持丧事,百官都就位哭泣。骊姬也按照遗命,任命荀息为上卿,梁五、东关五为左右司马,让他们集结兵力,在国内巡视,以防不测。国内大小事情,都要先向荀息报告后才能施行。并把第二年定为新君元年,向各国诸侯报丧。至于奚齐能做几天国君,且看下回分解。

@宝书网 . www.baoshu.org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宝书网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