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五回 宠虢公周郑交质 助卫逆鲁宋兴兵(1/2)

郑庄公听闻公孙滑借兵前来攻打郑国,便向群臣询问应对之策。公子吕说道:“斩草要是不除根,到了春天它又会重新生长。公孙滑能逃脱一死已是万幸,如今反倒借了卫国的军队来犯。这是因为卫侯不了解共叔段袭击郑国的罪行,所以才以帮助公孙滑解救祖母为由出兵。依臣下愚见,不如写一封书信给卫侯,说明其中缘由,卫侯必然会撤兵回国。公孙滑势力一旦孤立,我们不用交战就能将他擒获。” 庄公觉得有理,说道:“确实如此。” 于是,派遣使者带着书信前往卫国。

卫桓公收到书信,展开阅读,上面写道:“寤生再次叩拜,敬呈卫侯贤侯殿下:我郑国遭遇家门不幸,骨肉之间相互残杀,实在有愧于邻国。然而,当初分封京城给叔段,并非我对兄弟不友爱;叔段倚仗宠爱而作乱,实在是他对兄长不恭敬。我考虑到先王世代守护的国家,不得不除掉他。母亲姜氏,因为溺爱叔段,心中不安,避居到颍城,我已经将她接回,好好奉养。如今逆子公孙滑,不明父亲的过错,投奔贵国。贤侯您不了解其中的是非曲直,便派兵来到我国。我反思自身,并没有得罪贵国之处,还望贤侯与我一同声讨乱贼,不要损伤我们两国的情谊。郑国将不胜荣幸!”

卫桓公看完书信,大惊失色,说道:“叔段不义,自取灭亡。我为公孙滑兴兵,实在是助纣为虐。” 于是,立刻派遣使者召回本国的军队。然而,使者还未赶到,公孙滑的军队趁着廪延防备空虚,已经攻下了此地。郑庄公得知后,勃然大怒,命令大夫高渠弥率领二百辆兵车,前去争夺廪延。此时,卫国的军队已经撤回,公孙滑势单力薄,难以抵挡,只好放弃廪延,再次逃奔到卫国。公子吕乘胜追击,一直追到卫国边境。

卫桓公紧急召集众臣,商议是战还是守的计策。公子州吁进言说:“水来了就用土去掩,敌军来了就派将领去迎战,这有什么可犹豫的呢?” 大夫石碏却上奏道:“不行,不行!郑国军队前来,是因为我们帮助公孙滑叛乱导致的。之前郑伯有书信送来,我们不如也写封信回复他,承认错误,向他谢罪。这样不用出动军队,就能让郑国军队退兵。” 卫桓公说:“爱卿所言极是。” 随即命令石碏写信,送给郑伯。信中写道:“完再次叩拜,呈给王卿士郑贤侯殿下:我误听了公孙滑的话,以为贵国杀弟囚母,让孙侄无处容身,所以才兴兵。如今读了您的来信,才完全了解京城太叔的叛逆行为,真是后悔不已。我已经立即收回在廪延的军队,倘若承蒙您的谅解,我会将公孙滑捆绑起来献给您,重新与贵国修好。还望贤侯考虑。”

郑庄公看完书信后,说:“卫国既然已经认罪,我还有什么可苛求的呢?”

国母姜氏听说庄公兴兵讨伐卫国,担心公孙滑被杀,绝了太叔段的后嗣,便向庄公哀求道:“恳请你念在先君武公的血脉,留公孙滑一命!” 庄公既碍于姜氏的情面,又考虑到公孙滑孤立无援,掀不起什么风浪,于是给卫侯回了一封信,信中只是说 “谨遵您的教诲撤兵,愿两国重归于好。公孙滑虽然有罪,但我那叛逆的弟弟就这一个儿子,恳请您将他留在贵国,以延续叔段的祭祀。” 同时,庄公召回了高渠弥的军队。公孙滑后来在卫国终老,这是后话了。

周平王因为郑庄公长时间不在朝廷任职,偶然间虢公忌父前来朝见,两人交谈十分投缘,平王便对虢公说:“郑侯父子执掌朝政多年,如今却长时间不来履职,我想让你暂且代理政务,你可不要推辞。” 虢公叩首说道:“郑伯不来,想必是他国内有变故。我若代他执政,郑伯不仅会怨恨我,还会埋怨大王您。我不敢接受您的命令!” 虢公再三推辞,然后回到了本国。

实际上,郑庄公虽然身在郑国,但在王都安排了人,打听朝中的大小事情,一有动静就马上传报。这次平王想要将朝政分给虢公,郑庄公怎么会不知道呢?他当天就驾车前往周朝,朝见平王之后,上奏说:“我承蒙圣上的恩宠,父子相继执掌朝政。我实在没有什么才能,有愧于这个职位,希望能辞去卿士的爵位,回到自己的封国,尽到臣子的本分。” 平王说:“你长时间没有到任,我心里一直牵挂着。如今看到你来,我就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。你怎么突然说出这样的话呢?”

庄公又上奏道:“我国发生了逆弟叛乱的变故,我因此旷职已久。如今国内的事情刚刚处理完毕,我就星夜赶来朝见。我在路上听到传言,说大王您有把朝政委托给虢公的意思。我的才能远远比不上虢公,怎么敢尸位素餐,从而得罪大王您呢?” 平王听到庄公提到虢公的事情,顿时满脸羞愧,勉强说道:“我与你分别许久,也知道你国内有事,所以想让虢公暂且代管几天,等你到来。虢公再三推辞,我已经让他回国了。你又何必猜疑呢?”

庄公接着上奏说:“朝政,是大王的朝政,并非我一家的朝政。用人的权力,应该由大王亲自掌控。虢公才能足以辅佐朝政,我理应让位。不然,群臣一定会认为我贪恋权势,不懂进退。还望大王明察!” 平王说:“你父子对国家有大功,所以我才相继将大政托付给你们,四十多年来,我们君臣相处融洽。如今你却怀疑我,我该如何表明自己的心迹呢?你如果一定不相信我,我就让太子狐到郑国做人质,怎么样?”

庄公再次叩拜推辞道:“从政或罢政,这是臣下的职责,哪有天子把人质托付给臣子的道理呢?恐怕天下人会认为我要挟君主,那我就是罪该万死了!” 平王说:“不是这样的。你治理国家有方,我想让太子到郑国去了解民情,同时也借此消除眼下的猜疑。你要是坚决推辞,那就是我的罪过了。” 庄公再三推辞,不敢接受这个旨意。

群臣上奏说:“依我们大家的商议,大王不派人质,无法消除郑伯的疑虑;但如果只派一方人质,又会让郑伯违背臣子的道义。不如君臣互相交换人质,双方都消除猜忌,这样才能保全上下之间的恩情。” 平王说:“这样很好!” 庄公先派人接来世子忽到周朝做人质,然后向平王谢恩。周太子狐也前往郑国做人质。史官评论周郑交质这件事,认为君臣之间的名分,到这时已经完全被废弃了。有诗叹道:“腹心手足本无私,一体相猜事可嗤。交质分明同市贾,王纲从此遂陵夷!”

自从交换人质之后,郑伯留在周朝辅佐朝政,一直相安无事。平王在位五十一年后去世。郑伯与周公黑肩一同代理朝政。郑伯让世子忽回到郑国,迎接太子狐到周朝继承王位。太子狐因为父亲去世时,自己没能在身边侍奉、送终,过度哀伤,到了周朝之后就去世了。太子狐的儿子林继承王位,这就是桓王。众多诸侯都来奔丧,并拜见新天子。虢公忌父最先赶到,他的一举一动都合乎礼数,大家都很喜欢他。

桓王为父亲因为到郑国做人质而死感到痛心,而且看到郑伯长期把持朝政,心中既怀疑又惧怕。他私下与周公黑肩商议说:“郑伯曾经让先太子到他的国家做人质,想必他一定轻视我。君臣之间,恐怕难以相安无事。虢公做事非常恭敬,我想把朝政交给他,你觉得怎么样?” 周公黑肩上奏说:“郑伯为人严厉刻薄,缺少恩情,不是忠诚顺从的臣子。但是我们周朝东迁到洛邑,晋国和郑国功劳很大。如今刚刚改元,就突然剥夺郑伯的政权,交给别人,郑伯必定会愤怒,很可能会有嚣张跋扈的举动,不能不考虑周全。” 桓王说:“我不能坐以待毙,受制于人,我的心意已决。”

第二天,桓王早朝,对郑伯说:“你是先王的臣子,我不敢让你屈居于群臣之列。你还是自行安排吧。” 庄公上奏说:“我早就该辞去政务了,现在就向您告辞。” 于是,庄公气冲冲地走出朝堂,对人说:“这个小子忘恩负义,不值得辅佐!” 当天就驾车回到了郑国。

世子忽率领众官员出城迎接,询问父亲回国的原因。庄公把桓王不用他的话复述了一遍,众人听了都感到愤愤不平。大夫高渠弥进言说:“我们主公两代辅佐周朝,功劳巨大。况且之前太子在我国做人质,我们也从未失礼。如今舍弃我们主公而任用虢公,这太不仁义了!我们为什么不兴兵攻打周城,废掉现在的周王,另立贤明的君主呢?天下诸侯,谁敢不畏惧郑国,到那时,我们称霸一方的大业就可以实现了!”

颍考叔却说:“不行!君臣之间的伦理,就如同母子关系。主公不忍心怨恨自己的母亲,又怎么忍心怨恨君主呢?我们只需隐忍一年多,然后去周朝朝见,周王一定会有悔意。主公不要因为一时的愤怒,而损害先公为国家尽忠守节的大义。”

大夫祭足说:“依臣下愚见,两位大臣的话都有道理,应当兼而用之。我愿意率领军队直抵周朝边境,借口说国内年成不好,到温洛一带寻找食物。如果周王派使者来责备,我们也有说辞。如果他没有任何表示,主公再去朝见也不晚。” 庄公批准了祭足的奏请,命令他率领一支军队,相机行事。

祭足率军巡查到温洛边界,声称:“我们郑国今年遭遇饥荒,粮食匮乏,特向温大夫请求借一千钟粟米。” 温大夫以没有接到王命为由,拒绝了他。祭足说:“如今正是二麦成熟的时节,足够我们获取粮食。我们自己去取,何必向你请求!” 于是,他派遣士兵各自准备好镰刀,分头将田间的麦子全部割下,满载而归。祭足亲自率领精兵,往来接应。温大夫知道郑国军队强盛,不敢与之相争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宝书网 . www.baoshu.org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宝书网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