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(1/2)

话说香菱见众人正说得热闹,便走上前,笑着说道:“你们看看我这首诗。要是觉得还行,我就接着学;要是还不好,我就彻底死了作诗的心。” 说着,把诗递给黛玉和众人看,只见上面写道:

精华欲掩料应难,影自娟娟魄自寒。

一片砧敲千里白,半轮鸡唱五更残。

绿蓑江上秋闻笛,红袖楼头夜倚栏。

博得嫦娥应借问,缘何不使永团圆!

众人看了,纷纷笑着说:“这首诗不但写得好,而且新奇巧妙,富有意趣。真应了那句俗语‘天下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’。诗社肯定得请你加入了。” 香菱心里不太相信,觉得他们是在哄自己,于是又不停地问黛玉、宝钗等人。

正说着,只见几个小丫头和老婆子匆匆忙忙地跑过来,都笑着说:“来了好多姑娘和奶奶,我们都不认识,奶奶和姑娘们快过去认亲吧。” 李纨笑着说:“这叫什么话?你好歹说清楚是谁的亲戚呀?” 那些婆子和丫头笑着说:“奶奶的两位妹妹都来了。还有一位姑娘,说是薛大姑娘的妹妹,另外还有一位爷,说是薛大爷的兄弟。我这就去请姨太太,奶奶和姑娘们先过去吧。” 说完,便径直走了。宝钗笑着说:“难道是我们家薛蝌和他妹妹来了?” 李纨也笑着说:“难道是我们婶子又进京了?他们怎么会凑到一块儿,这可真是稀奇事儿。” 大家满心疑惑,一起来到王夫人的上房,只见屋里密密麻麻站满了人。

原来,邢夫人的兄嫂带着女儿岫烟进京来投奔邢夫人,正巧凤姐的哥哥王仁也在进京的路上,两亲家就结伴同行。走到半路停船休息时,又碰到李纨守寡的婶子带着两个女儿 —— 大女儿叫李纹,二女儿叫李绮 —— 也在上京的途中。大家一聊,发现都是亲戚,于是三家就一路同行。后来,薛蟠的堂弟薛蝌,因为当年父亲在京城时,已经把妹妹薛宝琴许配给了京城梅翰林的儿子,正准备进京操办婚事,听说王仁进京,就带着妹妹随后赶了过来。所以今天大家一同来拜访各自的亲戚。

众人见过礼,相互寒暄过后,贾母和王夫人都十分欢喜。贾母笑着说:“怪不得昨晚灯花爆了又爆,结了又结,原来是应在今天有喜事啊。” 大家一边聊着家常,一边收下带来的礼物,贾母还吩咐准备酒饭。凤姐自然是忙得不可开交。李纨和宝钗则与婶母、姊妹们诉说着离别之情。黛玉见此情景,一开始很高兴,可随后想到别人都有亲眷,唯独自己孤孤单单,没有亲人,不禁又暗自落泪。宝玉深知她的心思,赶忙好言劝慰了一番,黛玉这才止住眼泪。

之后,宝玉急忙来到怡红院,对袭人、麝月、晴雯等人笑着说:“你们还不快去看看新来的人!谁能想到宝姐姐的亲哥哥是那副模样,她这个叔伯兄弟却举止文雅,和宝姐姐倒像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。更让人惊奇的是,你们平日里总说宝姐姐是绝世美人,可你们现在看看她妹妹,还有大嫂子的这两个妹妹,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她们的美了。老天啊,老天,你到底孕育了多少精华灵秀,才生出这些超凡脱俗的人!我以前真是井底之蛙,总以为身边这几个人已经是独一无二的了,谁知道不用远寻,就在眼前,一个比一个出众,我这下又长见识了。除了她们,难道还能有更出色的人不成?” 一边说着,一边自己又笑又感叹。袭人见他又犯起痴来,就不肯去看。晴雯等人早就跑去看了一圈,回来笑着对袭人说:“你快出去瞧瞧!大太太的一个侄女儿,宝姑娘的一个妹妹,大奶奶的两个妹妹,个个都像水灵灵的水葱一样。”

话还没说完,只见探春笑着进来找宝玉,说:“咱们的诗社这下可热闹了。” 宝玉笑着说:“正是呢。就因为你一时兴起办了诗社,所以老天爷都帮忙,让这么多人聚到了一起。不过有件事,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作诗?” 探春说:“我刚都问过了,虽然他们都谦虚说不会,但看他们的样子,没有不会作诗的。就算不会也没关系,看看香菱就知道了,学起来很快的。”

袭人笑着说:“他们说薛大姑娘的妹妹更出众,三姑娘你觉得呢?” 探春说:“确实如此。依我看,就连她姐姐和这些人加起来,都比不上她。” 袭人听了,既惊讶又笑着说:“这可真奇怪了,还能从哪儿再找出比她更好看的人呢?我倒要去瞧瞧。” 探春说:“老太太一见到她,喜欢得不得了,已经逼着太太认她做干女儿了。老太太还想把她留在身边养着,这事儿刚定下来。” 宝玉高兴地忙问:“真的吗?” 探春说:“我什么时候骗过你!” 又笑着说:“有了这么个好孙女儿,老太太都快把你这个孙子忘了。” 宝玉笑着说:“这倒没关系,本来就应该多疼疼女孩儿,这才是正理。明天十六号,咱们该开诗社了吧。”

探春说:“林丫头才刚病好,二姐姐又生病了,这事儿总是不太顺利。” 宝玉说:“二姐姐本来就不太作诗,没有她也没什么影响。” 探春说:“要不咱们再等几天,等他们新来的人都混熟了,咱们邀请他们一起参加诗社,不是更好吗?这会儿大嫂子和宝姐姐心里肯定没什么作诗的兴致,况且湘云还没来,颦儿的病才刚好,大家状态都不太对。不如等云丫头来了,这几个新来的也熟络了,颦儿彻底好了,大嫂子和宝姐姐也清闲了,香菱的诗也有进步了,到时候咱们邀请所有人参加诗社,多有意思啊。咱们俩现在先去老太太那儿听听消息,除了宝姐姐的妹妹肯定会住在咱们家,要是另外那三个也能留在园子里住,咱们央告老太太把他们留下,这样咱们诗社就能多几个人,岂不是更有趣了。” 宝玉听了,高兴得眉开眼笑,连忙说:“还是你想得周到。我这脑子总是糊涂,光知道高兴,却没想到这些。”

说着,兄妹俩一起往贾母那儿去。果然,王夫人已经认了宝琴做干女儿,贾母特别开心,不让宝琴住到园子里,晚上就让她跟着自己一起睡。薛蝌则去薛蟠的书房住下了。贾母对邢夫人说:“你侄女儿也别回家了,在园子里住几天,逛逛再走。”

邢夫人的兄嫂家里原本就很困难,这次上京,主要就是指望邢夫人给他们安排住处,资助些盘缠,听贾母这么说,哪有不愿意的。邢夫人就把岫烟交给凤姐。凤姐考虑到园子里姊妹众多,性格各异,又不方便单独给岫烟安排住处,想来想去,觉得把她送到迎春那儿最合适,这样日后要是岫烟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,就算邢夫人知道了,也和自己没关系。从那以后,要是岫烟回家住的日子不算,只要在大观园里住满一个月,凤姐就按照迎春的标准,给岫烟一份月钱。凤姐暗中观察岫烟的性情为人,发现她和邢夫人以及她父母完全不一样,是个温柔敦厚、惹人疼爱的姑娘。因此,凤姐又可怜她家境贫寒、命苦,比其他姊妹多关照她一些,邢夫人反倒不太管了。

贾母和王夫人一直都很欣赏李纨贤惠,又年轻守寡,让人敬重,如今见她寡婶来了,就不肯让她住到外面去。李婶虽然十分推辞,但无奈贾母执意挽留,只好带着李纹、李绮在稻香村住了下来。

人都安顿好之后,没想到保龄侯史鼐又被调任外省大员,过不了多久就要带着家眷去上任。贾母舍不得湘云,就把她留了下来,接到家里,原本想让凤姐另外给她安排个住处。史湘云坚决不同意,非要和宝钗住在一起,这件事也就这么定了。

此时的大观园比以前更加热闹了。以李纨为首,还有迎春、探春、惜春、宝钗、黛玉、湘云、李纹、李绮、宝琴、邢岫烟,再加上凤姐和宝玉,一共十三个人。说起年龄,除了李纨年纪最大,其他十二个人都不过十五六岁,有的三个人同年,有的五个人同岁,有的两个人同月同日生,还有两个人同刻同时生,大家的年龄差别大多只是在时辰和月份上。就连他们自己也分不清谁大谁小,不过是 “弟”“兄”“姊”“妹” 乱叫一通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宝书网 . www.baoshu.org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宝书网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