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(1/2)

司马懿得知曹爽同弟弟曹羲、曹训、曹彦,以及心腹何晏、邓飏、丁谧、毕轨、李胜等人,率领御林军,跟随魏主曹芳出城拜谒明帝曹睿的陵墓,之后还要去打猎,不禁心中大喜。他立刻赶到尚书省,让司徒高柔持节钺暂代大将军之职,率先占据曹爽的军营;又让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之职,占据曹羲的军营。

安排妥当后,司马懿带着旧日官员进入后宫,向郭太后上奏,称曹爽辜负先帝托孤的恩情,奸邪祸乱国家,罪当被废黜。郭太后大惊失色,问道:“天子现在还在城外,这可怎么办?”司马懿回答:“臣已经准备好奏报天子的表章,也有诛杀奸臣的计策,太后不必担忧。”郭太后心中惧怕,只得听从。

司马懿急忙让太尉蒋济、尚书令司马孚一起写表章,派黄门太监送出城外,直接呈到魏主面前。司马懿自己则率领大军占据武库。很快就有人将此事报告给曹爽家中,曹爽的妻子刘氏急忙来到厅前,叫来守府官问道:“如今主公在城外,司马懿起兵是什么意思?”守门将潘举回答:“夫人不要惊慌,我去探问一下。”于是他带领数十名弓弩手登上门楼观望。正好看到司马懿带兵经过府前,潘举便让人乱箭射下,司马懿无法通过。偏将孙谦在后面阻止道:“太傅是为了国家大事,不要放箭。”孙谦连续阻止了三次,潘举才停止射箭。司马昭护着父亲司马懿通过,然后带兵出城,驻扎在洛河,守住浮桥。

曹爽手下的司马鲁芝,看到城中发生变故,便来找参军辛敞商议:“如今司马懿发动变乱,我们该怎么办?”辛敞说:“可以率领本部兵马出城去见天子。”鲁芝觉得有理。辛敞急忙进入后堂,他的姐姐辛宪英看到他神色慌张,便问道:“你有什么事,如此慌张匆忙?”辛敞告诉姐姐:“天子在城外,太傅关闭了城门,恐怕要谋反。”宪英说:“司马公未必是谋反,他只是想杀掉曹将军罢了。”辛敞惊讶地问:“这件事会怎样发展呢?”宪英说:“曹将军不是司马公的对手,必然会失败。”辛敞又问:“现在鲁司马叫我一起出城,你觉得我能去吗?”宪英说:“恪尽职守,这是做人的大义。当别人处于危难时,尚且要去救助,身为臣子却抛弃职责,没有比这更不祥的了。”辛敞听从了姐姐的建议,与鲁芝率领几十名骑兵,砍开城门,冲了出去。

有人将此事报告给司马懿,司马懿担心桓范也会逃走,急忙派人去召他。桓范和儿子商议,儿子说:“皇帝车驾在城外,我们不如往南出城去会合。”桓范采纳了这个建议,于是上马来到平昌门,城门已经关闭,守城门的将领是桓范以前的下属司蕃。桓范从袖中取出一块竹版,说道:“太后有诏,立刻开门。”司蕃说:“请出示诏书查验。”桓范呵斥道:“你是我的旧部下,怎么敢这样!”司蕃只好打开城门放他出去。桓范出了城外,招呼司蕃说:“太傅造反了,你可赶紧随我走。”司蕃大惊,想要追他却已经来不及了。

有人将桓范出城的消息报告给司马懿,司马懿大惊道:“‘智囊’跑了!这可如何是好?”蒋济说:“劣马贪恋马槽里的豆子,曹爽必定不会采用桓范的计策。”司马懿于是召来许允、陈泰,对他们说:“你们去见曹爽,说太傅没有别的意思,只是要削去你们兄弟的兵权而已。”许允、陈泰二人领命而去。

司马懿又召来殿中校尉尹大目,让蒋济写了一封信给尹大目,让他拿着信去见曹爽。司马懿嘱咐道:“你和曹爽交情深厚,可担此重任。你见到曹爽,就说我和蒋济对着洛水发誓,只是因为兵权的事,没有别的意图。”尹大目依令前往。

曹爽正在纵马驰骋、飞鹰走狗的时候,突然接到城内发生变故、太傅有表章上奏的消息,大惊失色,差点从马上摔下来。黄门官捧着表章跪在天子面前,曹爽接过表章拆开,让近臣宣读。表章大致内容是:

征西大都督、太傅臣司马懿,诚惶诚恐,叩首谨表:臣从前从辽东回朝,先帝诏陛下与秦王及臣等,登上御床,握住臣的手臂,深切地把后事托付给臣。如今大将军曹爽,背弃先帝遗命,破坏扰乱国家典章制度,在朝廷内超越本分,在朝廷外独揽大权。他任命黄门张当为都监,专门相互勾结,监视陛下,觊觎皇位,离间太后与陛下,伤害皇室骨肉亲情。天下动荡不安,人人心怀恐惧。这绝非先帝诏陛下及嘱咐臣的本意。

臣虽然年老体衰,但怎敢忘记先帝的嘱托?太尉臣蒋济、尚书令臣孚等,都认为曹爽有目无君之心,他们兄弟不宜掌管军队、担任宫廷宿卫,于是向永宁宫上奏。皇太后下令,敕令臣按照奏章施行。臣随即敕令主管官员及黄门令,罢免曹爽、曹羲、曹训的官职和兵权,让他们以侯爵的身份回家,不得逗留,以免延误陛下车驾回朝。若有胆敢稽留之人,便以军法处置。臣勉强支撑病体,率兵驻扎在洛水浮桥,以观察异常情况。谨此上奏,恭请陛下圣裁。

魏主曹芳听完,便对曹爽说:“太傅是这么说的,你打算如何处置?”曹爽惊慌失措,回头看着两个弟弟说:“这可怎么办?”曹羲说:“我之前也劝谏过兄长,兄长执迷不悟,才导致今日之祸。司马懿诡诈无比,孔明尚且不能战胜他,何况我们兄弟呢?不如自己绑了去见他,或许能免一死。”话还没说完,参军辛敞、司马鲁芝赶到。曹爽询问情况,二人报告说:“城中防守得像铁桶一般,太傅带兵驻扎在洛水浮桥,我们恐怕回不去了,应当尽早定下大计。”

正说着,司农桓范快马赶到,对曹爽说:“太傅已经发动政变,将军为何不请天子前往许都,调外地兵马讨伐司马懿呢?”曹爽说:“我们全家都在城中,怎么能去别处求援?”桓范说:“普通人面临危难,尚且希望活命!如今主公您身随天子,号令天下,谁敢不听从?怎么能自投死地呢?”曹爽听后犹豫不决,只是流泪。桓范又说:“这里距离许都,只需中途住宿一晚便可到达。城中粮草,足够支撑数年。如今主公的其他营寨兵马,就在京城南面,一呼即至。大司马的印信,我也带在身上。主公可速速行动,再迟就来不及了!”曹爽说:“诸位不要过于催逼,让我仔细想想。”

过了一会儿,侍中许允、尚书陈泰到了。二人对曹爽说:“太傅只是因为将军权重,不过是要削去兵权,没有别的意思。将军可尽早回城。”曹爽沉默不语。这时,殿中校尉尹大目也到了,他说:“太傅对着洛水发誓,并无他意。这有蒋太尉的书信为证。将军可削去兵权,早日回到相府。”曹爽相信了这些话。桓范又急忙说:“事情紧急,不要听信外面的话而自寻死路!”

当晚,曹爽拿不定主意,他拔剑在手,唉声叹气,苦苦思索,从黄昏一直流泪到天亮,始终犹豫不决。桓范进入营帐催促道:“主公思虑了一昼夜,为何还不能决断?”曹爽扔掉剑,叹息道:“我不起兵反抗,情愿放弃官职,只要能做个富家翁就满足了!”桓范大哭,走出营帐说:“曹子丹(曹真)向来以智谋自夸!如今他的三个儿子,真是愚蠢如猪牛!”说罢痛哭不止。

许允、陈泰让曹爽先把印绶交给司马懿。曹爽让手下把印绶送去,主簿杨综拉住印绶哭着说:“主公今日舍弃兵权,自缚投降,免不了要在东市被斩首啊!”曹爽说:“太傅一定不会失信于我。”于是曹爽把印绶交给许允、陈泰,让他们先送给司马懿。众军见没有了将印,纷纷四散而去。曹爽手下只剩下几名骑马的官员,到达浮桥时,司马懿传令,让曹爽兄弟三人先回私宅,其余人等全部听候圣旨发落。曹爽等人入城时,已经没有一个侍从跟随。桓范来到浮桥边,司马懿在马上用马鞭指着他说:“桓大夫为何如此呢?”桓范低头不语,入城而去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宝书网 . www.baoshu.org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宝书网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