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29 章
镇国将军府宅,灾后重建的屋舍正在紧锣密鼓地修葺当中。
但陆宅的下人惊讶地发现,似乎自打将军回来以后,他宿在家里的时候愈发少了,就连为兰夫人修建的灵堂,他都很少再去过。
陆象行从江边回来,再踏足陆宅,眼前便一直是蛮蛮的身影,有时在树下赏花,有时在房檐下观雪,有时,她把大红的锦绸挂在阀阅上,摔个屁股墩儿也不怕,有时,她的眼角余光好像留意到了他。
于是,她满怀欣喜地向他走来,张开两条细长的藕臂,像春风拂过嫩枝,将他软软包围。
陆象行不得不承认,也许他真的开始惦记上了那位尾云公主。
从她离开以后,陆宅,这个她生活过的地方,处处都是她的影子足迹。
她在房檐下风铃撞击出的脆生生的笑声里,从一朵晚来单开的绿梅里,砰地绽出她的笑靥。
夜晚,她拎着一盏六角剪纸兰草虫豸纹宫灯,从窗棂外闪过,偶尔地,他在落地的琉璃镜里,看到她若隐若现的明眸。
其实都是幻觉。陆象行咬牙告诉自己。
他并不会想念那个尾云公主,只不过是,他中了她的蛊。
可陆象行不是一个不敢面对现实的人,他慢慢、慢慢地意识到,他是真的被抛弃了,狡猾又可气的尾云公主,早就已经将他抛到了脑后,对他再也不闻不问。
回长安后的第三日,陛下召见了舅舅,询问他关于这段时日尾云国的动向,其中,便谈到了关于陆宅那场蹊跷的大火。
凌飒追问:“舅舅,舅母当真是——”
陆象行知晓小皇帝想说什么,他是想问,蛮蛮是不是真的没了。
凌飒与他的舅母,可谓素昧平生,只是臣子失妻,因循守旧问上一句而已。
那日江畔她决绝离去,青丝扬在江风里那一幕,再度撞入了陆象行脑中。
微咬牙关,大将军道:“陛下,臣的妻子,丧命于大火当中,陛下就不要再往臣伤口撒盐了。”
说来唏嘘,陆大将军的两位夫人,都是不幸殒命在火里,同火犯了冲。
凌飒也不想一次次地戳舅舅的疮疤,转了话锋:“舅舅,尾云国秋尼近来,似乎有扩充军马的嫌疑,他向南面讨伐了几个土着和村寨,兼收并蓄,吞了一块不小的肥肉。”
关于此事陆象行早有耳闻,沉吟着道:“南面那几个土着不成气候,早年便是尾云附庸。后来苍梧侵犯尾云,尾云疆土割裂,树倒猢狲散,他们才割裂出去,秋尼此举,算不得扩张,只不过是收复旧地。”
凌飒笑道:“看不出这条老泥鳅,平日里高枕而卧,还有这份雄心呢!他往南面扩张版图,都任由他,只别打我姑射城的主意。”
姑射城地处长江以南,是连通大宣与尾云国的要塞,因为姑射城,长江一带渡口的渔业和经商,全部握在大宣手中,并因为这战略要地,大宣对南面三国,进可攻,退可守,进退自如。
比起一直明晃晃怀有不臣之心的苍梧国,尾云国多年来可谓是小动作不断。
虽然凌飒料定秋尼没有那个胆量,但集腋成裘,有些不知死活的勇气,就是在大宣一次次地睁一眼闭一眼中放任出来的。
陆象行听出了大宣天子的弦外之音,沉默之后,缓缓道:“陛下请容臣刚经历了丧妻之痛,耽搁数日,臣要在长安为夫人守灵七日,便即刻南下。”
“人之常情。”凌飒微笑道。
“不过舅舅,这次尾云公主毕竟是死在了长安,秋尼难保不会借题发挥,他最近表现得却风平浪静,倒教人有几分看不透了。朕时常怀疑,尾云国中是否突然造访了一位厉害的军师。”
陆象行想,尾云公主平安无事、全须全尾地回到了她的故国,秋尼不风平浪静,难道要闹着上吊么?
从宫中离去,回到家宅。
一转眼,年关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了,阀阅上的大红绸,仿佛缺了人手打理,垮了半幅在地,没有任何人瞧见,或是瞧见了,因想到是夫人亲手挂上去的,也不敢动手收拾。
整个陆宅,都处于家宅修复时铿铿锵锵的搭建声里,没日没夜是轰隆隆的,惹得人心烦。
陆象行踏足入内,恍然惊觉,往昔萧条得不见一丝亮色的宅院里,早已遍布了尾云公主的痕迹,在她的精心布置下,这院落里花草繁茂色泽鲜妍,宛如早已入春,到了樱笋时。
他既没有去后院,看那正在修复的寝屋,也没有去阿兰的灵堂睹物怀人,一个人,入了书房。
在那条虎皮软靠秋香色金钱引枕堆叠的大椅上,陆象行坐下来,眼神里略有几分茫然,闭了闭眼。
可只要闭上眼,眼前便都是尾云公主决然走向江边的身影。
不知不觉,已是入夜,陆象行靠在大椅上,难得打了片刻盹儿。
就连梦里也少不了尾云公主。
但梦里的尾云公主,并未走向那艘泊在江边的航船,而是在那艘船的甲板上,扶着船舷,远眺岸头的自己。
她的梨花色雪衣荡漾在冬末春初那料峭的风里,宛如一羽白鹭,陆象行的眼膜却刺出了一片鲜红。
不要……
蛮蛮笑吟吟看着他,当着他的面,纵身跳下了甲板,坠入了江中。
日暮东风怨啼鸟。那片单薄的身子犹如一瓣落花,在茫茫江面,溅起一点点水星,便湮没不见。